【屯溪区】科学衔接“四部曲” 丰羽成鹰齐飞翔
黄山市屯溪屯溪百鸟亭小学幼小衔接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两个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适应教育的指导要点》,提出了幼小衔接专业性、科学性、指导性一体的要求。幼儿园怎么“衔”?小学如何“接”?家长如何“促”?成了小学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它是双向衔接,所以,不仅对学前教育,更是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黄山市屯溪屯溪百鸟亭小学建于2018年,是一所新建学校。学校秉持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飞翔”的办学理念,营造“雏鹰文化”的育人氛围,践行“勤实展翼 志达天下”的学校精神和“百鸟齐飞 亭立至善”的校训,致力于 “为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的理念。我们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屯溪区先行试点校,我们以“一年级入学四个适应”为抓手,以创编实施幼小衔接校本课程为重点,以家校携手构建亲子美好时光为补充,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进行了“四部曲”的阶梯递进的探索过程。
二、实施过程
为了让幼小衔接有一个抓手,我们在秋季开学前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创编了校本课程《嘿,听说你上小学啦》。该课程用童谣、绘本、游戏的形式围绕“如何做一名合格小学生”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进阶课程”和衔接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一年级新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角色转化。课程设置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见下图)。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部曲:诵童谣,朗朗书声习礼仪
入学后的第一个月,是我们学校的“习惯养成月”,也是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理过渡期”。我校第一、第二周没有安排学科教学,这两周主要以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新学校、新朋友、了解各种礼仪为主。我们将各种礼仪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富有韵律的童谣。从进校礼仪、课堂纪律、就餐文明到值日卫生、快乐阅读……基本涵盖了成为一名小学生该具备的初级礼仪。
这些童谣不仅可以摇头晃脑地念,也可以拍着手儿读,还可以配上音乐唱……学生在节奏明快的童谣中了解了小学生的基本礼仪与行为规范。你听,习惯在一首首童谣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背好书包上学校,服装整洁镜儿照,见了老师有礼貌,清晨问早午问好,同学之间打招呼,抬头挺胸面带笑。”“小小雏鹰身体好,睡眠运动不可少。小睡板,已铺好,午间休息也重要。大视野,活动多,打球跳绳跑一跑。时间安排小达人,劳逸结合效率高。”欢快的节奏,整齐的字句,学生边诵读边拍手,慢慢地,这些童谣就融进了学生的生活中,进入到他们的生命里。上课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们不见了,弯腰驼背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昂首挺胸自信的孩子越来越多;课间追逐吵闹的现象慢慢少了,看到的是咱们校园静美课间那道美丽的风景……渐渐地,良好的秩序在集体中形成,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也都慢慢地进入正轨,有了小学生的模样儿。
二部曲:读绘本,趣味故事启心智
绘本以其简单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图画深深吸引着学生,它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一扇窗户,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它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了特定的情感与主题。
结合孩子们的特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我们在这本书中,选择了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让孩子消除入学焦虑,认识了学校里和蔼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你会写字吗》让孩子们了解到读书认字可以和朋友更好地沟通;《你别想让河马走开》里的那只小小的老鼠让孩子们明白了懂礼貌,善于商量是沟通的正确方式……
我校2021年秋季入学的孩子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腼腆害羞,每当进入一个新环境,会紧张,会不知所措,表现得尤为明显。开学整整两个月了,每次上学都要在门口哭闹一番才会在铃声催促下走进校园,在校园里也是整天默默不语。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读绘本给孩子听,突然,孩子站起来问:“老师,我们的学校也像阿力的学校吗?”老师兴奋极了,这是这个孩子第一次主动站起来说话,绘本的魔力如此巨大!于是,下课后,老师牵着他的手走遍学校的各个角落,宽大的操场、温馨的图书馆、美丽的音乐教室、五彩的美术教室……走着走着,孩子的手主动牵起老师,怯怯地、轻轻地说着:“原来小阿力的那本书里的故事是真的,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现实中的老师就像故事里的贝瑞老师那样和蔼,有爱,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着!从此,校门口的哭闹不肯上学的场面不见了,目光所及是“大手牵小手”,是温馨,是师爱!
这样寓教于乐的学习,学生喜闻乐见,也富有成效。儿 童通过一个个有趣又有益的绘本故事,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启发了心智。
三部曲:做游戏,精彩活动促能力
会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可以释放,在玩中可以学习,在玩中可以成长。关于幼小衔接,我们有着两个阶段的活动设置:一是依据儿童入小学普遍存在的不适应性问题开发的幼小衔接过渡性活动课程。每年的五六月份,积极开发校园环境体验课程。不但开放操场给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参观,开展活动,更开放学校的图书室、美术室、实验室等,进行室内的阅读体验课、美术体验课、科学实验体验课,欢迎学前大班儿童到校参观,让他们体验幼儿园与小学虽然校园环境不同、课程不同,但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儿童入小学的积极情感。二是为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设置一系列的关于适应学校、习惯养成、学习知识的游戏活动。如每年开学时,都会有别具一格的迎新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与老师们进行互动,消除焦虑,降低了对小学学习的陌生感,一开始就有着非常直观的积极的感知。习惯养成上的“123木头人”“宝宝说‘嘘’”“打电话”,学习上的“想象插画”“配音小游戏”“闯关挑战”“情景模拟”。一年一度的期末考察也是以“游园”的形式体验,一年年级的孩子坐“拼音摩天轮”、闯“汉子淘气堡”、做“小小快递员”、进行“分类大挑战”等等,为幸福的一年级画上完美的句号。
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双向衔接,使得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缓冲,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四部曲:搭平台,有效合作共成长
家校携手话衔接,学校为老师和家长都搭建好学习的平台,成长的加油站。开学前夕,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相关文件,明确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家长会上,校长为家长们做了《集羽丰翼共成长 团队“双减”惠万家》的主题讲座,细致解读了幼小科学衔接、“零起点”教学以及“双减”政策,家校携手共学共思如何做好有效的衔接。
我校还特别重视学生课余生活指导,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借助“齐美家长课堂”积极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关注孩子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干预调整,呵护学生的精神健康。
结合我校“五十百”多彩德育特色实践活动,开发课余实践活动指南,列出课余活动清单:“诵百首名篇 读百部名著” 引导学生感悟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魅力;“观百部红色电影”引导孩子们理解我党百年来,重大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学校开发的劳动校本课程《从他们劳动那天起》引导孩子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日常生活中学“会百种劳动技能”;在家中“学百种运动游戏”,与家人共同学习运动游戏,学跳校园集体舞,与家人一起练习跳绳……周末或长假期间,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登山、郊游、走农庄,在大自然中成长。
学校设立了微信公众号、成立了“雏凤清声”电视台、发行《雏鹰艺苑》交流刊物等,班主任老师经常利用钉钉群班级圈、相册、电子班牌等发布学生校内一日生活,及时为孩子提供展示平台,及时发布校园动态,让家长每日都能看见学校的努力,教师的付出,见证孩子日复一日地成长,日进日新的进步。
三、实施成效
半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虽说学校建校时间不长,但由一所城郊结合部学校华丽转身为老百姓心目中的“热门学校”。学校的“双减”和幼小衔接工作得到国家督学和省厅领导点赞。校本课程《嘿,听说你上小学啦》二次汇编成册,作为集团内四个校区有效衔接的范本。王方芳老师、鲍建国老师在区级教研活动中,分享有效衔接的经验。尤为重要的是,家校形成了共同的教育理想:给孩子很自然的成长空间,不焦急,不拔高,我们要把六年的时空放大、凝聚、浓缩成精华在合适的时期献给我们的孩子,我更希望我们的孩子通过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幸福地向我们走来,还将幸福快乐地走向未来!这成了我们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