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科学幼小衔接,助力幼儿成长
黟县渔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典型经验
幼小衔接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结合市县幼小衔接工作精神与本园实际,我园一直将幼小衔接贯穿整个幼儿教育阶段,从幼儿的小班时期逐步推进幼小衔接的理念与措施,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生活准备
1.树立正确时间观念,保持规律作息。
让孩子严格遵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制度,努力做到不迟到。开展“模拟小学生”的活动,通过记录来园时间养成幼儿按时上学的习惯,从“像个小学生,上课不迟到”入手,激励孩子们像小学生一样每天不迟到,并通过“五星奖”的评定来鼓励孩子坚持按时来园。班级还创设了“幼儿园的一天”、“时间像小马车”等环境墙饰,让孩子们认识时间,理解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
2.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班侧重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帮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独当一面的“小大人”。小班年级组的老师会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在一日生活中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吃饭喝水入厕、穿衣服、穿鞋子、剥桔子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中班侧重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随着中班孩子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常能听到他们自信而坚定的声音:“我会做...”“让我来...”他们总是乐于帮助收拾、整理东西。比如牛奶和水撒了他们会自己拿起抹布擦一擦,拿起拖把拖一拖,还会一起合作搬玩具。
大班侧重提高孩子自我服务与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通过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每天小值日生餐后整理餐桌、整理玩具、扫地、扔垃圾等,主动承担并完成清洁、整理等班级劳动。
3.寓安全教育于日常活动中。
活泼、好动、有强力的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让幼儿掌握一日活动常规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伤害。例如有序地排队入厕、洗手、才能避免互相碰撞;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在楼梯上,一个跟着一个走、轻声靠右走、弟弟妹妹扶着栏杆走;在楼道和上下楼梯时,不打闹,避免发生自己与他人碰撞,容易发生危险受伤;教会幼儿正确掌握使用剪刀的方法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
二、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渗透学习准备
1.结合园课题《依托传统节日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如大班的社会活动《发火》,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设置教育情境,增强情感体验;合理运用评价,加强幼儿的反思和解释能力。中班语言《妈妈摘的葡萄》从坚持性、创造性、反思能力三方面介绍了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学习品质的策略。小班数学活动《钓鱼乐》从实践操作中训练幼儿的坚持与注意;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来表述数学教育活动中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
2.结合幼儿观察发现的问题、兴趣点开展生成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
春天幼儿园的围墙上开满了蔷薇花,为了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让美术活动从室内走向户外,大班开展了“活”课程户外创意写生活动。在他们的画笔下,一幅幅“美丽的蔷薇图”跃然纸上。孩子们相互欣赏交流着自己的作品,那份喜悦与成就感无语比拟。
金秋十月,幼儿园里的几棵桂花树竞相开放,一阵阵香味扑面而来,勾住了孩子们的鼻子、眼睛和小手,于是我们与桂花的“互动”开始了……孩子们通过寻桂、识桂、闻桂、尝桂、画桂来探索发现。小小的桂花,給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在与桂花的互动中,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制定主题活动计划时,精心地选择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满足幼儿多样化的要求。如我们在“蔬菜家族”主题活动时就根据幼儿平时经常接触过的蔬荣,并参观过菜市场,而且午餐也经常吃到蔬菜,老师也为孩子们准备了生的蔬菜和熟的蔬菜,让他们观察它们的不同。而在“快乐的小厨师”主题活动中,有认识厨房用具的活动,也有亲身体验小厨师做菜时喜悦心情的音乐活动。这些内容,都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些使幼儿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的同时,也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如操作习惯、细心观察的习惯、敢于尝试、探索的学习习惯、互相合作的学习习惯。
3.开展劳动实践主题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乐趣,感知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大班陆续开展了“种植蔬菜”实践体验活动、“‘玉’见秋收 快乐采摘”采摘玉米实践活动、“走进蔬菜园,尽享丰收乐”劳动实践活动、“茶圆满香 奔你而来”走进茶园采茶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享受了田间地头收获的快乐,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体验。
4.结合各种活动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前阅读前书写水平。
结合世界儿歌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伴随春天,唱响童年”的主题活动,用“诗歌、儿歌、竞赛”等形式,独立展现自我,提升了语言表达水平。
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以“书香润童年 阅读伴成长”主题读书活动。全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自制图书、文明礼仪儿歌朗诵、故事剧表演、大带小阅读等活动。让孩子们从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崇尚阅读、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在阅读绘本之后,对绘本图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自己设计绘本、设计自己的名字名片等书写活动。于是在动手涂一涂、画一画中,激发前书写兴趣、提升前书写能力....
5.将主题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以小主题形式深入开展。
区域活动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延伸,活动区材料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投放,适时地加以调整。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相结合,每一次的环境布置交给幼儿自主进行设计创造,充分体现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在区域游戏中投放的自制玩教具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引导性、层次性、丰富性等特点,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相互协同、相互帮助,合作完成任务。在解决问题时,幼儿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他们在面对困难甚至失败时还能够坚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坚持、合作的学习品质。比如主题活动《马路上》,在搭建模拟马路场景过程中,碰到信号灯的摆放,斑马线的距离多远?马路宽窄是不是适合车辆通行等问题,他们都主动尝试、自主思考。从商量构思方案到实施与不断调整,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得到了鼓励与支持,并从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感受,从而有助于他们产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较为稳固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奠基身心准备
1.开展户外自主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充分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提供方便、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材料,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这种开放式的户外自选式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不再局限在规定的一方小天地,不再在老师的指挥下运动,真正做户外体育活动的小主人,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区域进行快乐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体能,发展了多方面的动作技能,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意志。
户外活动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变“我要幼儿活动”为幼儿“我要活动”,孩子手持器械软面条棒、篮球、碳化木质建构玩具、跳绳踩、推小车等尽情游戏、锻炼,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孩子们将面条棒塞进背后捉尾巴、摆在地上走小路、跨山沟、绕成圈钻圈,连成网鱼捉小鱼等游戏。还有一些班级尝试了组合式的活动项目,采用小推车、箭头等图标,提供环境暗示、隐形指导的作用,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参与活动。
2.区域自主游戏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供幼儿进行自主活动,如:捏橡皮泥、撕纸、拧螺丝、拧瓶盖、绕毛根、插雪花片等,促进其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3.主题背景下的角色游戏激发幼儿做小学生的愿望。
班级创设“我上小学了”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选择表演区、语言区的幼儿可以用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幼儿园的依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用表演的方式来解决对小学生活的担忧。选择建构区的幼儿建构你们未来的小学,要求是合作完成;选择生活区的幼儿可以先整理自己的小书包,然后玩称一称、绣花等游戏;选择美工区的幼儿可以画一画捏一捏我上小学;选择益智区的幼儿可以下下棋,也可以玩拼图或做做发电小实验。
四、在节日活动中融入社会准备
1.开展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等美好情感。
结合“十一”国庆节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活动,如“童心童眼看祖国,小手拼搭庆国庆”体验活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祖国妈妈献上了特别的祝福。中班搭建主题《美丽的家乡》诉说着家乡的美好。大班的孩子们则用碳化积木搭建“天安门”、“长城”,当长长的“城墙”在孩子们手中拔地而起,孩子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元旦“唱红歌、颂党恩” 活动,以红歌为载体,给幼儿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激发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以“节日”为契机,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元旦之际,开展“快乐包饺子,温暖过元旦”实践活动,活动中,中大班幼儿系上围裙、带上袖套,俨然一副小厨师的样子。他们有的负责压面皮,有的负责拌馅,还有的负责包饺子,分工合作,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手艺。此活动不仅让幼儿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爱分享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
中秋节开展的“巧手制月饼”实践活动、端午节的“粽情校园欢乐多”实践活动,元宵节“元宵圆圆”活动、腊八节“浓浓腊八情 暖心文明行” 为环卫工人送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实践活动等,教师为幼儿创造条件,孩子们在动手完成月饼、粽子、元宵、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中不仅强化了任务意识,也从中培养了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五、在家园共育中实现全面发展
1.亲子课程体验活动。
我园每年寒假期间都会为外出务工家长搭建亲子活动平台,通过“亲子课程新春大礼包”“你来团,我来圆,团团圆圆过大年”“乐游骆驼峰,共享陪伴情”亲子课程体验活动,为留守儿童家庭创造共同享受爱、互相表达爱的机会。
2.请进来活动。
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传统节日“棕爱五月,情暖端午”“八宝添福,温情腊八”亲子主题活动。感受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体味亲情,感受温馨,快乐成长。
3.不一样的陪伴。
疫情期间,建立“一人一案” 关爱帮扶活动方案,开展留守儿童走访慰问活动;通过“邮寄亲情爱意”活动,线上为爸爸妈妈唱支歌、视频对话等活动,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福,送给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开展线上直播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感受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4.亲子参观小学。
定期组织大班幼儿和家长一同前往渔亭学校小学部进行参观,让幼儿提前熟悉了解小学的生活与环境,近距离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我们会继续深入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教学工作,让孩子们顺利步入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