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科院成功承办2025年安徽省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大赛活动
8月21日至22日,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黄山市屯溪第五中学协办的 “2025年安徽省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大赛”在黄山市顺利举行。其中,8月22日上午开展的集中点评与专题培训环节,以精准的赛事复盘、前沿的专家指导和深度的互动研讨,为全省参会教师和黄山市本地初高中生物学教师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成为本次大赛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亮点环节。来自全省各地市的48名参赛选手和来自黄山市的初高中生物学130余名教师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碰撞,妙笔生花。
赛事点评:复盘优秀作品,提炼设计精髓
8月22日,作业设计集中点评环节在屯溪第五中学拙扑楼一楼报告厅准时开启。安徽省中学生物学教研员陈万鹏和专家教授们首先对 2025 年安徽省生物学作业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进行全面点评。据介绍,本次大赛共有 48 个参赛作品,充分展现了全省初中生物学教师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对作业育人功能的精准把握。点评中,专家们重点肯定了优秀作品的三大亮点:一是核心素养导向明确。所有优质作业均精准定位《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核心素养目标,围绕重要概念展开设计,不仅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更注重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的综合培养;二是情境设计生活化。许多作品结合真实社会场景(如生态保护、健康生活等)设计任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评价体系多元化。通过设计分层评价标准、实践操作量表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改进方向,兼顾了教育公平与个性化需求。
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了部分作品存在的不足,如任务设计操作性不强、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不够清晰等,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优化建议,为教师后续作业设计提供了明确指引。
专题培训:专家引领,解锁作业设计新路径
点评结束后,福建省普教室生物学教研员余鸿婷带来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引发全场热烈反响。余鸿婷教研员从 “双减” 政策背景、学业质量标准要求、跨学科融合趋势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新时代生物学作业设计的核心原则与实践策略。
讲座中,余鸿婷结合福建省在单元作业设计、跨学科作业开发中的成熟经验,分享了多项可落地的实践案例:例如通过“小麦栽培实践”“尿液葡萄糖检测”等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通过“健康守护者海报设计”“马拉松与心肺功能”等主题作业,实现生物学与体育、艺术、化学等学科的融合;通过分层作业(基础巩固类、拓展提升类、创新实践类)设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她强调,优质作业应具备“目标明确、情境真实、任务开放、评价科学”四大特征,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提升学习效率,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
此外,余鸿婷还针对教师关心的“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如何匹配”“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优化作业评价”等问题,结合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大数据分析案例进行详细解答,为教师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操作性的指导。
互动研讨:碰撞思想,共促成长
培训进入互动交流研讨环节。来自全省各市县的生物学教师围绕“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作业设计”“跨学科作业实施中的难点与解决办法”“如何通过作业评价激发学生主动性”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黄山市歙县某初中教师表示:“余鸿婷专家分享的跨学科作业案例让我深受启发,之前总觉得跨学科设计难度大,现在明白了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比如结合本地生态资源设计实践作业,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来自合肥市的一位教师则提到:“陈万鹏教研员对大赛作品的点评非常精准,指出的问题正是我平时作业设计中忽略的,后续我会按照建议优化作业目标,让设计更有针对性。” 现场氛围活跃,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研讨不仅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还结识了同行伙伴,为后续教学交流搭建了桥梁。
活动意义:以赛促研,推动生物学教学改革
据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明锋教研员介绍,本次安徽省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大赛及后续培训活动,是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通过 “以赛促学、以评促改、专家引领、同行交流” 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全省初中生物学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更推动了教师对 “双减” 政策、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深入理解。
“作业是连接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吴明锋表示,黄山市教科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总结优秀经验,通过开展区域内作业设计研讨、校本培训等活动,持续推动全市生物学教学改革,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