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教育工委调研祁门县、黟县教育发展工作
9月24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胡勇同志带队先后前往祁门县、黟县调研教育发展工作。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丁建宏和市教科院院长江立新等参加,祁门县、黟县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及调研学校书记、校长等分别陪同。
胡勇同志一行实地查看了祁门一中、黟县中学教学楼、行政楼、操场、食堂等场所,详细了解教学管理、校园安全、后勤保障等工作,并在2所学校召开座谈会,祁门一中、祁门二中和黟县中学、碧阳初中校领导班子、学科教研组长等分别参加座谈。
会议指出,近年来,祁门县以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建成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育6所国家、省级体育特色学校,打造“祁红小茶人”德育品牌,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黟县在全省首批建成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县域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占比均达100%,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作品获全国一等奖,县域学前教育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转变。特别是祁门一中、黟县中学作为县域高中,突出办学特色,着力改善办学环境,持续提升办学水平,为全市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贡献了力量。会议强调,要持续推进两项督导评估,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盯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优化调整教育布局,深化集团化办学,推动师资、课程、设施等资源均衡配置,持续提升办园、办学质量,健全覆盖城乡、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要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激活高中高质量发展引擎。县中教育是构建公平优质基础教育体系的重点、基点和突破点,要持续改善县中办学条件,完善实验室、运动场馆等硬件设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加强县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引才+育才+留才”机制,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深化教学改革、教研指导,强化AI赋能,准确把握好培优培尖和普及提高的辩证关系,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推动县中从“特色发展”向“特色出彩”转变。要建立“6+1”导师制,推动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建立教师面向学生、校长面向教师、教师面向家长、家长面向学生、社会面向学校、学生面向学生和人工智能赋能的“6+1”全员导师制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更加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与身心健康,聚焦学业辅导、知识答疑、心理疏导、生涯规划、习惯养成,将“五育并举”融入课堂教学,用人工智能改进教育管理,强化导师履职评价和学生成长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现“学业提升”与“人格成长”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