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与智能点亮青少年科技梦 ——2025 全国科普月安徽校园巡讲纪实
在 2025 全国科普月的热潮中,安徽省科技志愿服务专家团的校园巡讲活动于 9 月 19 日走进休宁县海阳二中,合肥一中何文才老师以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为主题,为现场数百名师生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计算机科技盛宴。
一、硬核知识拆解:计算机系统与人工智能的 “通俗密码”
讲座伊始,何文才老师以一张计算机系统架构图为切入点,将复杂的软硬件构成转化为易懂的知识体系。
“硬件是电脑的‘身体器官’,软件则是‘指挥身体的大脑’。” 他用生动类比,带同学们厘清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分工,又从系统软件到高级语言(如 C++、Python),梳理出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脉络,为后续编程知识的讲解筑牢根基。
当大屏幕切换到 “人工智能” 主题板块时,现场学生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何文才老师详解 AI 的定义 ——“模拟人类感知、思维和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科学分支”,并延伸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
“这些拥有十亿级参数的‘超级大脑’,能处理自然语言、识别图像,正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基础硬件到前沿 AI 技术,知识的阶梯在他的讲解中层层递进。
二、编程实践盛宴:从中国地图拼图到 C++ 代码的思维碰撞
在 “玩转计算机编程,提升计算思维” 环节,何文才老师现场展示的 《我爱你中国》编程作品引发阵阵惊叹。这款用编程工具开发的中国地图拼图游戏,将地理知识与编程逻辑巧妙融合,同学们看着屏幕上可交互的省份板块,直观理解了 “代码如何让创意落地”。他还展示了编程作品的文件结构与开发过程,让 “代码创造价值” 的理念变得可感可触。
讲座核心的C++ 程序讲解环节,何文才老师虽未深入语法细节,却通过代码演示与逻辑拆解,让同学们领悟编程的核心思维。“编程就像解决一道数学题,要把大问题拆成小步骤,再用代码‘指令’让计算机执行。” 他结合案例,将变量、循环、函数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理解的逻辑链条,在海阳二中同学们专注的目光中,埋下了编程思维的种子。
三、科技志愿行:让科普的火种在校园燎原
这场科普讲座是安徽省科技志愿服务专家团全省巡讲的缩影。从合肥一中的课堂到县域中学的报告厅,何文才老师等志愿者正以专业知识为桥梁,缩小城乡学子的科技认知差距,让科技的火种在园悄然燎原。
我校后续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以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 为指引,让更多青少年在科普中触摸科技脉搏,在创新中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 王蔓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