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非遗教育 赋能职教发展——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专委会2025工作年会在甘肃酒泉圆满召开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非遗专委会2025工作年会
10月12日至15日,以“创新非遗教育 赋能职教发展 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为主题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委会2025工作年会在甘肃酒泉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委会主办,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甘肃省非遗职教集团协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社会学教授吕德雄应邀莅临指导,非遗专委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安徽省行知学校党总支书记曹雄威,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副主任严敬群,以及甘肃省中华职教社、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酒泉市教育局、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歙县教育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大会。中陶会非遗专委会理事及相关单位代表共6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非遗教育创新与职教发展未来。
开幕式:非遗展演绽光彩,教学成果展魅力

10月13日上午,年会开幕式盛大启幕。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军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向远道而来的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非遗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慧君致贺词,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肯定了非遗教育在文化传承与职教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委会理事长曹雄威宣布2025年工作年会开幕。
开幕式现场,一场充满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的非遗节目展演惊艳全场。酒泉职业技术大学的师生与甘肃省非遗职教集团的非遗传承人代表联袂登台,带来《敦煌舞》《六合枪》《张连卖布》《埙声悠悠》《马头琴演奏》《莽撞人:张飞喝断当阳桥》《二鬼打架》《黑走马》《舞龙舞狮》等精彩表演。舞者身姿曼妙,再现敦煌壁画中的灵动神韵;武者枪法刚劲,传承传统武术的浩然正气;非遗传承人唱腔醇厚,演绎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一个个节目轮番上演,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赢得现场嘉宾阵阵掌声。


展演结束后,参会嘉宾前往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敦煌彩塑壁画艺术传习所等非遗传承基地参观,实地观摩该校非遗教学成果展示及“非遗进校园”活动。传习所内,专业教师详细介绍敦煌彩塑、敦煌壁画等非遗传承成效;成果展示区,独具匠心的非遗手工艺品、浓郁特色的地方非遗技艺现场展演,全方位呈现了学校非遗教育的丰硕成果,让嘉宾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纷纷为学校的非遗教育实践点赞。

工作年会:总结成果明方向,专家分享献良策
10月13日下午,2025工作年会正式召开,由非遗专委会秘书长胡红沐主持。非遗专委会理事长曹雄威作2025年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专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与经验,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曹雄威指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专委会作为国家一级社会团体旗下的二级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合作研讨、推动协同发展为核心使命。过去一年,专委会秉持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深入贯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全力推动非遗融入教育体系,践行“非遗教育 知行合一”理念,各项工作亮点纷呈,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为非遗保护传承与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随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吕德雄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专委会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专委会要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牢牢扎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沃土”,不断拓宽非遗教育的“道路”,让非遗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更强活力。

会上,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副主任、中华网非遗频道总编、文旅部及农业农村部非遗课程专家严敬群作题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探索》的主旨报告。报告结合大量案例,从文化传播、产业创新、教育普及等角度,深入分析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行路径,为参会代表带来深刻启发。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易志军、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黄艳分别作非遗教育经验分享。易志军以《扎根区域文化 培育时代工匠》为题,介绍了学校依托酒泉地域文化资源,将敦煌文化、传统技艺融入职教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黄艳以《中职非遗技艺专业“岭南大师学研创工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学校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打造中职非遗专业、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的创新做法,为其他院校提供宝贵借鉴。


此外,2026年会承办单位代表、安徽中药科技学校副校长张皓作专题发言,表达了承办下一届年会的信心与决心,并介绍了学校在非遗教育领域的规划与准备工作。

专题研讨:聚焦难点寻对策,凝聚共识促发展
10月14日上午,年会分设“非遗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研讨会”“非遗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开发建设研讨会”两个论坛,与会代表围绕两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在“非遗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代表们聚焦“知行合一育人才,守正创新兴产业”主题,针对当前非遗传承面临的“传承断层”“产业低效”等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打破传统传承模式的局限,融合传统师徒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优势,构建“技艺+设计+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综合能力,为非遗从“抢救性保护”向“创新性发展”转型提供实践路径,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非遗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开发建设研讨会”上,专委会课程开发联盟理事长单位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黄艳代表联盟作工作阶段性总结,并对课程协作开发、非遗教育教材出版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代表们围绕 “资源共建共享,赋能非遗育人”主题,就非遗资源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标准、传承人参与教学机制建设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大家提出,要打破校际、区域间的资源壁垒,建立非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非遗技艺资源向标准化教学资源转化;要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让非遗教育资源从分散走向聚合,从课堂走向生活,为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教育力量。

实地考察:感受活态传承魅力,交流探索实践路径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一同前往酒泉当地的胡杨木雕技艺传承基地、大漠风雨雕石艺画等非遗基地实地考察。在传承基地,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讲解风雨雕石艺画等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与创作过程,让参会代表近距离感受非遗活态传承的独特魅力。代表们还与传承人、基地负责人就展览构思、互动体验设计、非遗产品市场化推广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为非遗传承基地的发展与非遗教育实践拓展新思路。
结语:搭建平台聚合力,砥砺前行谱新篇
此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专委会2025年工作年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全国非遗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实践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更进一步明确了非遗教育与职教融合发展的方向。未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专委会将继续团结带领全体成员单位,深化非遗教育实践创新,让陶行知教育思想成为解锁非遗传承密码的“金钥匙”,为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