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新教材探究实践,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
——黄山市教科院成功举办2024年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培训
为促进初中生物学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12月20日,黄山市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培训暨黄山市省级初中生物学教研基地项目推进活动在休宁县海阳第二初级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休宁县教育局、北师大出版集团协办,休宁县海阳第二初级中学承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生物学教研员、正高级教授钟能政,北京市第四中学生物学教研组长雷明、全市各区县初中生物学教研员和生物学教师共160余人参与活动。活动由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吴明锋和休宁县教育局生物学教研员胡立群老师先后主持。
海阳二中校长焦宗祥在开幕式致欢迎辞,详细汇报了海阳二中教育集团的教科研工作及成果。
海阳二中胡一凡老师作了《聚焦新课标 探索新教材 赋能新课堂》微讲座。胡老师聚焦新课程标准,分享了自身对新教材主要变化的理解,提倡初中生物学教师要做一位生物学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陪伴者”“反思者”,高效赋能新课堂。
黄山区第二中学王进老师作了《落实核心素养,新教材指引下的大单元作业设计》微讲座,阐述了单元作业设计的必要性,介绍了初中生物学单元设计的方式、方法,指明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点。
屯溪五中贾倩倩老师分享了《用自制发豆芽容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课例,真实展示了一项立足生活情境的跨学科实践项目。学生在自制发豆芽容器的过程中经历了“需求(问题)分析→设计方案一实施→优化方案→再实施……直到获得理想的工程成果”的过程,发展了核心素养。
屯溪四中彭节群老师分享了《验证人体呼出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课例,该课例已被评为2024年安徽省实验教学省级精品课。彭老师基于“5E”教学模式,分享了该课例的教学理念设计与学生活动设计,特别开展了学生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检测汽车尾气等活动,引导学生真实感受了教育数字化赋能,体验STS(科学-技术-社会)融合发展的理念,为初中生物学探究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中生物学教研组长雷明为作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活动优化与设计》专题讲座。雷老师高度评价了贾老师与彭老师分享的课例,肯定了黄山市初中生物学在生物学探究实践活动开展上的创新和收获。她带领大家细致了解了跨学科实践的理论和实践,认为跨学科实践是学生学习的“路径”也是“结果”,分享了北京市生物学教师们的部分教学课例,展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为老师们带来了丰富的实践大餐。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钟能政老师作了《中学生物学探究实践教学及其创新》专题讲座,从生物学课程性质出发,深度解读了开展探究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探究实践类型、价值,教学和创新,为全市初中生物学教师探究实践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他殷切期盼初中生物学教师们能通过此次培训持续深化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立足真实生活情境,运用好新课标、新教材和教师用书等,教学做评合一,扎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生物学教研员吴明锋老师作了《生境融育模式下,以生命场域育人的黄山实践》专题讲座。他提出中学生物学教师应立足生物学的“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运用生境融育模式,结合黄山市本地资源,积极探索开展探究实践活动的创新途径,秉持陶行知教育思想,建构“生命场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效达成学教评的一致性。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新课标为导向,深钻细研新教材,在思中悟,在悟中行,教学做合一,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开启初中生物学新课堂和新征程,有效助力黄山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