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建设项目研究工作暨安徽省数学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黄山市成功举办
为持续推进安徽省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体系,4月29日,安徽省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建设项目研究工作暨安徽省数学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黄山市屯溪江南实验小学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黄海波名师工作室、安徽省郝丽娟名师工作室、安徽省佘智敏名师工作室承办,黄山市屯溪江南实验小学协办。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黄海波,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江立新出席活动,各地市专家、小学及初中教师代表、安徽省黄海波名师工作室、安徽省郝丽娟名师工作室、安徽省佘智敏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共计1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
此次活动开幕式由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吴志勇老师主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江立新致欢迎辞。江院长强调了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建设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大家能在此次活动中深入交流、积极研讨,为推动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课例展示
安徽省佘智敏名师工作室成员、合肥市翠庭园小学孙淑仪老师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孙老师以“实验小学蔬菜种植”为情境引入本课学习,她立足直观思维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具象化问题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建模巧妙渗透代数思维,为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黄山市屯溪第六中学孙新华老师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项式乘法》一课。孙老师从复习乘法分配律入手,通过“单项式乘多项式到多项式乘多项式”的类比迁移,借助几何图形面积分割、代数符号运算双重表征,将“(a+b)(c+d)=ac+ad+bc+bd”的推导过程转化为“旧知生长新知”的思维进阶,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自然衔接。
课例评析
黄山市屯溪江南实验小学洪志秋老师以《借合情推理之翼,探乘法分配律之秘》为题对课例《乘法分配律》进行了点评。他归纳了孙淑仪老师对“合情推理”的分层渗透:以菜地情境“数形结合”激活直观感知,借“应用深化”强化规律运用,最终通过“结构关联”完善知识体系,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进阶,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安徽省郝丽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郝丽娟老师以《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重构——从算法训练到思维成长的跨越》为题对课例《多项式乘法》进行了点评,指出孙新华老师以“教-学-评一致性”为框架,通过情境导入、问题链探究和分层练习,实现了算法训练与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并提出“唯有将‘教-学-评一致性’贯穿始终,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的倡议。
专家讲座

安徽省黄海波名师工作室成员、黄山市屯溪江南实验小学熊玮老师以《从“突变”到“渐变”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为题,分析了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背景下小初衔接的重要性、可行性,并提出要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知识关联为纽带、过程体验为路径,打破学段壁垒,实现小初无缝衔接。
安徽省佘智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佘智敏老师聚焦《循结构贯一致,推理迁移育会学》主题,以口算教学为例,阐释一致性、结构化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提出从高位口算简化过程、契合思维习惯的教学策略。

安徽省郝丽娟名师工作室成员、无为市教师进修学校邾赓源老师以《寻脉小初运算:于连贯处绘就教学一致的图谱》为主题进行讲座。他剖析小初断层现象,强调算律、算理、算法的内在联系,打通算术到代数的认知通道,为衔接教学提供了结构化视角。

安徽省中学数学教研员黄海波老师作了题为《从算术到代数:运算律的认知进化与范式演进》的专题报告。他从学科体系高度解读运算律,帮助老师们理解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黄老师也强调高中多项式乘法相关内容对初中基础要求的提升,指出初中阶段需夯实符号运算与模型理解,为高中结构性学习搭建桥梁,助力学生实现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跨越。
活动总结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由黄海波老师对此次研讨活动进行总结。黄老师梳理了两节展示课的横向关联和纵向联系,提炼了四场报告的主旨内容,并指出数学教学一体化要贯通大中小学段,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经历深度思考和知识体系构建,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观摩、专业点评、理论研讨的深度融合,为全省数学教师提供了跨学段教研的交流平台,也为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希望全体数学教育工作者以此为契机,加强数学学科各学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衔接研究,全面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