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防溺水教育筑牢生命防线——榆村中心小学开展情景模拟安全课堂纪实

发布日期:2025-04-15 14:50信息来源:休宁县教育局 作者:休宁县教育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救命!我腿抽筋了!”六年级教室内,一名“落水学生”挥舞手臂大声呼救,同伴迅速将空矿泉水瓶抛向“水面”,另一人在岸边用长竹竿奋力施救。这一幕并非真实险情,而是榆村中心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的模拟现场。近日,我校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沉浸式体验,为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必修课”。

课堂中动画短片《小明的教训》拉开序幕。视频中,两名学生因私自前往野塘玩耍遭遇溺水,错误施救导致险情升级。随着画面定格,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该怎么做?”学生们争相举手:“不能自己跳下去!”“要找大人帮忙!”通过分析案例,孩子们总结出溺水高发场景的三大隐患——陌生水域、盲目救人、忽视热身,直观认识到“野泳”的致命风险。

在情景演练环节,教室化身“模拟水域”。讲台以下区域象征河流,警示牌标注“深水危险”。学生们分组扮演落水者、施救者等角色,实践“仰漂自救法”:双手展开、口鼻仰面保持呼吸,用空水瓶增加浮力。当扮演观察员的学生发现“同伴”扔出书包而非漂浮物时,立即喊停并纠正:“书包会吸水下沉,应该用塑料瓶!”教师趁机科普:“哪怕空饮料瓶,也能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看到有人溺水,正确做法是什么?”在互动游戏环节,孩子们通过判断题、情景选择题巩固知识。最后学生认真学习《防溺水六不准誓言》,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回荡在教室。课后,学生王同学展示手绘笔记:“我记住了三个救命工具——竹竿、泡沫板、空水桶,还要告诉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庭防溺水计划。”

我校已将防溺水教育纳入常态化课程体系,通过手抄报比赛、家校联动等活动延伸教育链。负责人表示:“用体验代替说教,用参与深化认知,才能真正在孩子心中筑起安全屏障。”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不仅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可感可触,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敬畏生命,智慧救援”的种子。(汪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