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歙县璜蔚小学开展摄影知识趣味教学

发布日期:2025-06-27 17:18信息来源:歙县教育局 作者:范娜娜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6月27日,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岚新声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歙县璜蔚村小学,为乡村学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普通话趣味活动课。团队以“镜头里的语言魅力”为主题,依托传媒专业特色,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将传媒美育融入乡村儿童的日常认知,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文化活力。

趣味知识启蒙  于图景中认知职业角色

“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姐姐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新闻学专业2023级(3)班志愿者陈睿举着印有新闻从业者工作场景的图片,眼神示意,引导孩子们观察。小朋友们若有所思,当其中一名名叫胡菁伟小朋友指着“手持话筒”的人物图片,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喊出“记者”时,教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笑。团队精心设计的“职业猜猜乐”环节,将摄影、编辑等传媒职业场景转化为卡通图片,通过图片展示,让小朋友们互动竞猜,让孩子们在认知职业的同时学习到了摄影知识。

在引出“记者”这个职业的同时,小朋友们在看到专业摄像机这个“大家伙”时,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广播电视学专业2023级(2)班的杨宇晨则播放了一段几分钟关于摄像机的动画短片,动画以拟人化的方式展现了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大家都聚精会神,看得津津有味,小朋友胡筱玥忍不住模仿动画角色的发音,奶声奶气的普通话让志愿者们忍俊不禁。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既降低了乡村儿童的理解难度,又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摄影知识的应用场景认知。

实践赋能创想  于镜头中记录乡土童声

“现在请大家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记录下你们觉得最美的瞬间。”团队成员、新闻学专业2023级(2)班的秦雪雪一边演示相机快门、闪光灯的基础操作,一边指导孩子们拍摄。胡婧怡小朋友率先站出来给大家“打个样”,在志愿者的辅助下,只见她些许吃力地半举着相机,对准教室窗外的风景,嘴里念叨着“妈妈说拍照要先说预备——开始!”;胡菁伟小朋友则跑到志愿者身边,用刚学会的词汇描述:“我也要说,我知道这个是‘会说话的镜头’!”

志愿者还录制了孩子们的“普通话宣言”短视频:“春天的花很香,比家里的洗衣液还香”“老师教我用普通话说‘谢谢’”……这些稚嫩的童声将被记录于乡村推普的纪实经历;志愿者们用镜头搭建起文化振兴桥梁,让外界听见乡村儿童的语言成长之声。

文化实现聚力  于课堂中衍射至乡村振兴

“今天的课不仅是教如何使用相机,更是要让孩子知道,摄影能帮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正如我们所愿,传媒美育正化作一枚条纽带,将乡村与外界的关注紧紧相连。”团队指导教师董小雨表示。

活动尾声,团队成员们将印有“乡村振兴小使者”的贴纸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孩子,胡菁伟举着贴纸兴奋地说:“我要回家给奶奶拍‘欢迎来到璜蔚村’的视频!”

这场融合传媒特色的实践活动,既扎根乡土,又以蓬勃的姿态连接外界。据悉,该团队后续将以“助力乡村振兴”为课题,让“传媒语言”表达成为美丽乡村“走出去”的桥梁,为和美乡村建设铺就更畅通的“乡村振兴”通道。这场兼具专业深度与乡土温度的推普实践,如初夏黄山的云雾,在浸润乡土的同时,正缓缓铺展乡村文化振兴的蔚蓝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