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邂逅导师制,艺术课携手师生行——屯溪二中开展“以美术馆为课堂、深耕美育实践”活动
11月7日下午,屯溪二中艺体组组织高一(2)班、高二(2)班学生赴黄山市美术馆参观“风雅屯溪”第五届屯溪美术双年展。这场艺术盛宴成为我校推行“导-师-制+”育人改革的特殊实践课堂,让艺术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大课堂。
本届展览以“倾情母亲河,寻觅新安魂”为主题,展出作品涵盖国画、油画、书法等多元艺术形式。我校充分利用这一本土文化资源,将“导-师-制+”的实施场景从校园延伸至美术馆,实现了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

一、校本课程与社会资源对接
作为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高级中学,屯溪二中一直致力于探索校本课程与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
“这是我们推进‘导-师-制+'改革的一次创新尝试。”我校艺体教研组组长钱岚老师介绍,“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校园学习,更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大课堂中增长见识。” 美术老师胡思依补充道:“在美术馆中,导师的指导更注重启发与互动,这与校园内的技能训练形成有效互补。”
钱岚老师的油画作品《荷塘秋色》和胡思依老师的油画作品《余晖絮语》入选本届双年展,成为在校学子热议的焦点。


二、导师制的校外实践
在我校制定的“明志·同航导-师-制+”实施方案中特别强调:要构建“四级导师团”协同工作机制,本次观展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深秋的暖阳透过玻璃窗,洒在美术馆的展厅内,我校美术导师钱岚站在一幅以徽州三雕为创作元素的作品前,为学生们现场教学,“大家注意观察这幅作品中对徽派建筑元素的现代表达,传统如何与现代对话,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艺术命题。”这一幕成为屯溪二中“导-师-制+”改革的生动写照,更是“登”黄山、“游”新安、“品”徽州的研学实践活动。

三、导师制改革的校外延伸
我校在本学期初制定的“导-师-制+”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导师制的实施场域,打破校园围墙的限制,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遗址等社会文化场所,都成为我校导师制实施的重要阵地。这次观展活动是我们构建全域育人新模式的一次探索,导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表现,还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
美术双年展与导师制的邂逅,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我校将继续探索导师制与社会资源无缝对接的有效路径,让教育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根发芽,打造出一堂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堂”。
皖公网安备3410000200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