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度量教学 深耕量感培养——徽州区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5-11-12 12:56信息来源:徽州区教育局 作者:徽州区教育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为深入解读新教材长度单位教学的编排逻辑,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度量本质教学,扎实推进学生“量感”核心素养培育,2025年11月11日,黄山市徽州区教研室开展了“聚焦度量本质 积累测量经验”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区教育局数学教研员鲍茵茵、全区二三年级数学教师、区小数研修团队成员50余人,共探AI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新路径。

活动伊始,两节精彩的示范课聚焦长度单位教学,将AI技术巧妙融入课堂实践。南山小学方颖老师执教二年级《认识厘米》,借助AI虚拟实验工具还原“古人用身体尺测量”的生活场景,通过动态模拟不同人“拃长”的差异,直观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岩寺镇中心学校邹媛媛老师带来三年级《毫米的认识》,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放大直尺刻度细节,让学生清晰观察到“1厘米=10毫米”的进率关系,精准建立1毫米的长度表象,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示范课结束后,专题发言环节聚焦AI赋能量感培养展开深度探讨。南山小学姚凌老师以《关注度量本质 让量感自然生长》为题,分享了AI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利用AI数据分析学生课前预习中的认知盲区,精准设计教学环节;岩寺镇中心学校朱茂红老师围绕“以‘毫米’为锚点”,提出借助AI个性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推送适配的测量实践任务,让量感培养更具针对性。

在全体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纷纷分享教学心得。大家一致认为,AI技术的融入让抽象的度量概念变得具象可感:虚拟仿真实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痛点,实时反馈系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个性化学习平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区教研室鲍茵茵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人工智能为小学数学度量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新工具,教师应立足度量本质,合理运用AI技术优化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沉浸式、互动式学习中积累测量经验,实现量感素养的自然生长。

此次研讨活动以长度单位教学为切入点,探索了AI赋能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为全区数学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未来,徽州区小学数学教育将持续深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推动区域数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