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
“十四五”(2021-2025)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11-24 09:39信息来源: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徽州师范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等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依据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文件,主动依托黄山市职业教育集团,以“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为主体,稳定发展教育类专业,拓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新专业;巩固培训阵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目标

一、发展定位

依托黄山市职业教育集团,主动承担“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前三年培养任务,努力达成《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A类核心指标,为争取学校新发展奠定基础。

二、办学规模

全日制每年招生500人左右,组织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人数每年3500人次左右。

三、培养目标

向高一级学校或社会输送政治品德优良,文化基础扎实,有师范烙印,健康、负责、友爱、专业的合格毕业生。

四、办学水平

各专业均基本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培养规范。作为拳头专业的幼儿保育专业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各专业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或升学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参加省级竞赛名次进入省内同类或相类学校前50%,整体学风有明显上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教研活动等成绩(成果)进入省内同类或相类学校第一方阵,一批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市内获同行公认,在省内相应领域有一定影响。学校管理、环境、服务等有新突破,其经验、成效在市级以上平台推介。校园环境的绿化、雅化、净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徽州”的地方元素、“师范”的办学性质、“师陶”的教改探索特色更加明显。教学、后勤、管理等服务设施、意识、能力、成效有较大改善。

主要任务

一、硬件建设

根据整体性、实用性、文化性、时代性原则,继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保持和强化徽派建筑风格为主、苏式风格单元为辅的格调,形成古朴、典雅、清幽的风貌。完成图书馆改造,扩大藏书量,实行开放式、信息化管理,改善环境,提高使用效益。兴建徽州师范教育陈列馆,适度与学生活动空间相融,成为对学生进行专业和爱校等教育的基地。兴建学员公寓,改善干训、师训的基本住宿条件,满足常态化的全市干训、师训基地接待需要。重建校园网络的基础系统,打造智慧校园,融合现代技术,增强管理的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提高校园治理水平。科教楼出新与内部功能调整结合,新设部分专业实训室,将其逐渐建成学生技能训练中心。完成学校原有农场的土地置换,并作为师生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开发利用。启动变压器增容及教学、生活楼宇线路改造工程,优化用电环境。对运动场进行提升改造,改善室外体育教学条件。根据后续发展定位,将原四连车队20余亩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实施食堂改造项目,扩大面积,规范布局,改善环境,提高饮食服务水平。

二、专业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精心培育、努力拓展、抓住根本的原则,通过产教融合、协助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扩展挂靠高校等途径,积极拓展新的专业,争取全校每年稳定招生专业6-8个,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数占比控制在60%以下,“3+2”培养模式或服务于升学的专业人数占总人数80%左右。对不同学制专业毕业生设定“三证”“三书”等有差异的显性目标,提升各专业毕业学生的水平与质量。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实行“3(基础)+3(拓展)”的课程模块设置,构建“人文+技能”为特征专业课程体系。对照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类指标体系标准,根据专业建设实际,持续进行教学设备投入。研发校级以上精品课程不少于5门,主干专业有5本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有一定数量的网络课程和数字资源。同时,建立各学科不同年级的水平测试题库。“共赢、有效、和谐、稳定、提高”为目标,引进优质的幼儿保育等专业的“1+N”证书考核单位,加强校外实训(实习)等基地建设。

三、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制度先行、分类施策、示范引领的思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执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通过评选最美教师等形式,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健全师德有效评估机制。有序引进新教师。分层制订发展计划,形成教师发展梯队。利用不同层次的公开课、读书分享、教学竞赛、部门兼职等活动,助推教师发展,培养相对稳定的发展共同体。鼓励教师参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特级教师,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营造讲业务、比进步、促发展的舆论氛围。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进修,做实教师专业实践,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用好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制度与政策杠杆,激发教师对专业进取的内驱力。学习杭州人民职业学校等经验。强化教师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基础和教师特长,普遍而扎实地进行“五小(小时长、小环节、小片段、小群体、小步伐)革命”,变革教学方式。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实践研究,结合专业、兴趣开展专业研究,发挥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的带动作用。制订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能力、态度等要素构成的评价体系,完善有效激励机制。

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

以上级对学校的巡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为抓手,完善学校基本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逐渐建立以党组织为主导,以稳定和发展为学校核心价值,条块结合,法治和人治同时起作用,既对接本校文化传统,又能解决现实管理问题,促进学校、教工、学生共同发展的多元学校治理体系。适当调整部门职责分工,理顺部门关系,保障协调运作。完善中层干部两届(六年)必轮机制;探索更科学的行政干部考核与奖励制度,发挥激励型分配的效力。在政策框架内,根据工作需要,尊重个人在行政或业务方向发展的不同选择。持续推进系(部)建设。根据专业与学科“双线”建设需要,合理整合教研组。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着力改革评价体系,推行学分制,从学业素质、综合素质层面开展“增值评价”尝试。各专业都要从一年级、各学科、每堂课抓起。抓好“一日常规”,优化基本功考核。探索建立学生技能训练场地全监控、全自主的管理模式。将德育大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具体化,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努力让学生既青春靓丽,又庄重典雅;既有现代风范,又富有书卷气息。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培养学生骨干。建立规范的“助理班主任”和各科“小先生”选拔、培训、考核、奖励制度。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扩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覆盖面,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五、招生就业与培训活动

继续加大办学宣传力度,保持合理的招生规模,坚守已有的招生区域,争取改善生源质量与结构。充实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密切学校与市场的吻合度。积极调研就业市场的需求与变化,维持一批规模较大、声誉良好、办学规范、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巩固全市中小学教师、校(园)长继续教育中心地位,积极承担专题培训任务,管理细节精致,设计活动多元,研讨交流有效,后勤服务温暖,档案资料齐备,后续联系加强,让每期培训班成为一个有持续内生动力的“家园”。远程教育管理和效果上上台阶。 

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提高学校党政班子廉洁从政、科学治校的能力。优化干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战斗力。

二、强化文化认同

提高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校史、校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形成健康、正气、向上、和谐的校内舆论氛围和政治生态,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

三、争取多方支持

一方面,争取省、市政府对我校发展的关注与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充分保障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