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简史

发布日期:2024-02-28 10:26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徽州师范学校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肇始于1905年许承尧创办的新安中学堂附设师范科。次年单设为徽州府紫阳师范学堂,许承尧兼任监督。校址初设府城试院,旋迁紫阳书院。黄宾虹、陈去病等来校执教。1912年,学校并入新安中学堂,仍设师范科。

1913年4月,在原紫阳师范学堂校址设省立第五师范,校长胡晋接。9月迁屯溪荷花池,次年二月改称二师,12月再迁休宁万安新棠。二师初期以“村民教育”和“发展社会经济主义教育”为方针,教务与事务并重,重视学生劳动观念、生产技能和办事能力的培养。校内设教务、舍务、庶务、附小、校友会等部门。学区联合部(全徽教育联合会)联络、指导徽州各县的办学。1914年黄炎培来二师考察,写道:“师范学校,余此行以特别注意者,所见可十数,求最足引我情者,惟斯校乎!”“余观是校,不觉为之神往。”二师还曾筹措植物标本等资料,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览。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组织示威游行,响应北京学运。后期教育方针改为“务本主义”,教育宗旨改为“尽性学佛,尽伦学孔。道学为体,科学为用。”

曾为二师二部的省立第八中等职业学校1933年迁至歙县,并于次年8月改建为省立徽州师范学校,校长江植棠。1938年因躲避日机轰炸,学校迁雄村。后唐子宗、汪忠天继任校长。1942年遇特大洪水,校舍被淹,损失惨重,再迁江村,校长查景韩。又因该地血吸虫病严重,饮用水和柴火困难,1946年又迁潭渡,更名为省立歙县师范学校,校长胡逢荣。1948年与设在县城的歙县女师合并,迁入女师校址——县城孔庙,校长周易。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了省立歙师和设在深渡的歙县简师,更名为皖南区歙师及其深渡分部,许惇士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2月和8月,深渡分部和休宁简师先后并入,10月校名改为皖南区徽州师范学校,任命王世杰为校长。1952年10月,定新校名为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校址仍在孔庙。同年,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孙兰传达周总理“要在黄山脚下办好一所师范学校”的指示,省政府决定并先后拨款286,400元,在原府学旧址兴建新校舍。1952年10月动工,1953年秋季中师部迁入,次年秋季初师部迁入。科学大楼、练琴室、音乐和图画教室、大操场、地理园、植物园等一应俱全。校园绿化、美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学校既选调名师,又培养新人。教职工既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也学凯洛夫教育学,互相听课观摩,改进教法;理科加大实验课比重,创制教具;加强教育实习。班主任与学生打成一片;发挥团支部、班委会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动、自觉精神。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入团入党。1956年,在全省中等教育先进事例评报中,徽师荣获七个省级奖项。

1957年,王世杰调省教育厅。任国文、么丙申先后主持工作。1958年,刘鹤卿任校长。学校停课“大炼钢铁”,年底恢复上课。为恢复教学秩序,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实行工作时间集体办公制,课堂精讲、多练,课后勤辅导,加强技能训练和教育实践。加强劳动教育,抓好农副业生产和师生生活。三年困难时期,开展全校性生产自救,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1966年6月,“文革”波及徽师,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停顿。1968年12月,徽州师范被迫停办。

1978年8月,徽州地区革委会决定恢复徽州师范。程绍楠任校长。复校初期,学校组织学习讨论,开展“一批、两打、三整顿”教育,复查冤假错案。学习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文件,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成立校务委员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年级组,充实团委、学生会。执行《中等师范学校规程》和学籍管理规定;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争三好,创先进集体”等活动;建设文明班级、教室和宿舍。以“稳定”加“合格”为培养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强调报考志愿,增设面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讲校史、优秀校友事迹报告、学陶等活动贯穿全程。深化教改:强化“双基”,讲、练结合,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习惯;强调技能训练,建立基本功过关制;开辟“第二课堂”;教育实践贯穿于全程;推广电化教育。以职评促教改。

1984年进行机构改革。柳小平为校长,程绍楠为党总支书记。聘请魏心一为名誉校长、王世杰为顾问。1985年,省教育厅确定徽师为“试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理论、改革师范教育”试点学校。学校进行了以“一个校风建设、三项基本改革”为主的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

校风建设中,以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等为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两代师表一起抓。三项基本改革是:创建“中心小学”,主动适应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实行定向定点按需要有计划的招生;进行整体性教学改革。

1988年,学校受国家教委表彰,奖金十万元。1990年,“全国农村师范教育改革研讨班”在徽师召开,学校并获中陶会“陶行知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验成果奖”一等奖。1991年省教委号召全省师范院校学习徽师。1992年被省教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电教先进单位。1994年全省中师办学评估进入前三名;1996年在华东中师联检中被誉为“安徽中师的窗口”。1999年全省中师教学评估位居第三名。

2000年,副校长柯伯兴主持工作(2002年任校长)。学校提出了新形势下办学思路:培养培训并举,职前职后一体;立足黄山,辐射全省;依托教育,服务社会;建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资格证书教育”的农村师范办学模式,实现办学层次的提升。

2000年,市委、市政府成立“徽州初等师范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次年,市政府撤消黄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成建制并入徽师;向省政府申办“徽州初师院”。2003年接受省教育厅考察。2004年与黄山茶校联合筹建“徽州职业学院”获省政府批准。2005年10月举办建校百年庆典。12月,省教育厅下达《关于同意组建黄山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批复》;次年4月举行黄山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挂牌仪式。

学历教育以五年制大专为主。学生教育管理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内容贴近学生,过程吸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完善“教、管、导、育、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校园“半封闭”和宿舍“全封闭”管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教学工作贯彻“切合学生实际、兼顾知识体系、贴近社会现实、优化学生素质”原则,完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教学,加强辅导;加强对选修课、活动课的指导和管理;改革考核方式;严格考风考纪。

围绕“新课改”的中心,学校承担了全省小学骨干教师、全市高中、初中教师和部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共培训中学教师近5000人、小学教师近1000人。还与安徽教院和安庆师院联合办学,培养成人本、专科学员近500人。

除全市教育干训外,还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通话、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知识科目培训。几年来,通过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和研修的校长近500人;计算机培训19期近1000人;普通话培训和测试近4000人;继续教育通识培训近3000人。

学校制订了《徽师教学工作条例》等制度,推荐教师进修硕士,举办微机操作、课件制作等培训,新老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分层次培养教学新秀、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聘请客座教授,组织课题申报和研究;鼓励探索和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2002年以360万元购买玉屏山庄;2003年以380万元将原市教师进修学校转让给休宁县教育局;2004年收购县粮油食品厂主厂房;2005年以360万元购买四连车队。学校规划用地20公顷。

到2006年5月,学校教工126名,高级讲师32人,讲师41人,硕士(含在读)7人,多人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占地56000平方米,农业基地42347平方米。藏书近8万册。

(说明:这是2007年提供给歙县地方志办公室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