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梅林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9年)
在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部署下,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秉承“修德 求知 强能 健体”的校训,“文明 和谐 求实 创新”的校风,“敬业 爱生 博学 善导”的教风,“乐学 善思 合作 探究”的学风,确立“塑造魅力教师、打造阳光学生、构造优质课堂、营造优美环境。”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五育并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将以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来谋划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实现学校发展新突破。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黄山市梅林实验学校地处黄山高新区南侧,是2016年5月由黄山市新潭初级中学和新潭镇中心小学梅林教学点、梅林幼儿园整合后成立的市教育局所属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原新潭初中创办于1975年,原梅林小学创办于1919年。学校占地面积约18亩,建筑面积约5410㎡,体育活动场地面积约5000㎡,拥有理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学生食堂、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等。
为加快推进黄山高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12月,黄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谋划筹建黄山市新城实验教育集团,学校纳入教育集团统一管理。2023年8月,学校初中部撤并,学生主要分流到教育集团新城校区就读。2023年11月28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正式行文批复,成立黄山市新城实验教育集团,学校正式变更为新城实验教育集团梅林校区。
学校现有教职工67人,在校生数约950人(含幼儿园),班级数24个(含幼教6个)。在编在职教师5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46人,专科学历6人;现有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5人。现有省级“教坛新星”1人,市级“教坛新星”3人,县级(市直)“教坛新星”11人。
(二)获得荣誉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市直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山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绿色学校”“健康学校”“无烟校园”,黄山市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文明校园”,黄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黄山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黄山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存在问题
1.当前,国家教育发展和改革形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还不够突出,特色学科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教育品牌的区域示范作用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建设的统筹谋划和推进落实。
2.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实际工作推进的需要来看,学校管理和工作的体制机制仍然不够完善,责权关系、职能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发展和工作推进。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职能体系、责权模式和工作体制,进一步释放和调动全全校上下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音乐、美术等功能教室有待建设完善。学校恩美楼设施渐趋陈旧,基础设施进入维修期,教学设备多年未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4.学校办学资金严重不足,给学校发展带来很大困扰。急需争取上级支持,有效解决资金紧缺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压力和掣肘。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动学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争创一流学校的发展目标。
1.坚持党建引领,建设规范化党组织。
(1)强化党委在干部选拔、教师引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资金分配等学校重大办学事项上的政治把关作用,凡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必须由党委会研究决定,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决策的作用。
(2)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严格党建制度执行。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把领导干部学习讨论在支部、党课讲在支部、组织生活过在支部、示范作用发挥在支部、工作检查指导到支部固化为制度规定;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严格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坚持党费年度报告制度和公示制度。
(3)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围绕“立德树人”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育人职责,坚持党建带团建、带群建,发挥工会、少先队、学生社团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2.理顺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效能型学校。
坚持科学定位、职能明确、条块结合的构建原则,建立职能明确、责权一致、工作顺畅的工作体制机制,系统、科室职能与分工更加科学、明确,建成职责明确、工作顺畅的效能型学校。
推进效能科室建设工程。实施五年效能科室建设工程,重点在更新服务理念、提升工作质量、加强效能建设上推出新的举措,展现新的作为、打造亮眼成果,实现一年建章立制、两年探索实践、五年凸显成效的效能型科室建设的目标任务。
3.坚持育人为本,持续优化德育模式。
(1)围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提升德育实效性,突出思想引领,强化制度保障,落实“五育并举”理念,继续完善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起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2)健全学校德育队伍。按照全员、全面、全过程育人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处联合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共同探索健全全员育人机制,研究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的有关问题。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抓好兼职法制副校长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使校外德育队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视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成立并持续发挥家委会临时党支部的沟通协调作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促进学校管理进一步提升。
4.重视文化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精神,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创建学校特色,创新德育内容,实施生活的德育、关怀的德育、生态的德育和智慧的德育,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多年来,学校争取上级支持,对校园内的环境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不断美化校园环境。教学楼前的绿化带安装上了栅栏,校园内种植了茶花、茶梅等花卉,精心打造了“文竹苑”,校园环境得到净化、美化、绿化。结合班级标准化建设,各班布置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有底蕴,润物无声,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使墙壁说话,花草发声。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开展环境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
5.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家校社合作机制,促使教师和学校真正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进一步优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十不准”要求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规则等教师师德师风的有关规定,加大对违规有偿家教问题的查处力度。
6.加强团队建设。
(1)加强教工团支部建设。深入了解并及时反映青年教工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疏导与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促进青年教工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发挥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发现并推广青年教工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青年教工的工作积极性,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铺路搭桥。
(2)做好学校队课建设工作。着力就健全组织机构、确定固定场所,配备师资队伍,上好队课,建立课程体系,丰富实践载体,加强工作保障和优化考核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少先队员意识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等作为授课内容,加强对少先队员的教育。
(3)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变化,将少先队工作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做起,从身边做起,践行雷锋精神。将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服务作为队课工作道德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健全工作组织体系、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大力深化校园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校园和社会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掘普通学生身边“微心愿”,力所能及开展“微捐助”,倡导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的理念。
7.加强教师培训,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实施青蓝工程,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创造条件,支持和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研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培育“四有”好老师。建成一支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教师队伍群体。
8.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评估监控。
修订并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贯彻落实有关教学评价制度。加强对学情的诊断分析,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加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沟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落实责任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认真开展阶段教育教学调研,重过程,重细节,强化督促检查,教导处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予以全面、全程的评价和监控。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9.提升信息化能力,初步建成智慧校园。
形成一个功能较为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先进、高效和实用的信息化根底设施.
10.坚持防治结合,建设平安和谐学校。
坚持社校互动,齐抓共管,加强校外安全教育。在学校内部形成条块结合、部门联动、专群结合、反应敏捷、工作高效的安全防控网络。初步建成智慧安全校园,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集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安全,不良因素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得到遏制,全校师生的安全得到保障。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五年规划推进落实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统筹推进、调度督促五年规划落实工作。
2.定期督促落实。各部门对照学校五年规划,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总体安排,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方案,有序推进目标任务实现。学校按年度对规划落实情况总结验收。
3.条件保障支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优先资金、技术、人员支持,最大限度提供规划落实所需条件,确保五年规划能够得到顺利推进和实施。
黄山市梅林实验学校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