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梅林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工作总结及新学年工作思路
2024-2025学年工作总结
2024-2025学年,黄山市梅林实验学校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化教育教研,优化办学条件,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社会声誉,走稳走实学校高质量发展步伐。
一、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一)以学习教育为抓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比发展 讲奉献 重实干”作风建设,全体党员按照学习计划表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学习资料及文件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研讨交流、警示教育、查摆问题等方式,引导党员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本学年共召开党员大会11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上党课4次,发展党员1人,引领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提升理论素养,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以党建为引领,落实各项重点工作。
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结合校史校情,精心谋划、着力打造 “梅美与共 花开满园”校园文化,精心组织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圆满完成“双普双创”系列工作。扎实推进家委会临时党支部工作,积极参与膳食监督、研学、远足、防溺水、校服征订等工作,促进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学陶师陶研陶做陶”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推门听课,营造“强师德、正师风、作表率”的良好氛围。持续抓好“五园联创”,开展“最美教室”“最美办公室”评比,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以廉洁文化为魂,铸牢校园清风根基。
结合学校实际,以“全面从严治校,涵养‘清廉红梅’”为主题,打造“清廉校园”,将廉洁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在教师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主题活动,通过师德学习、签订承诺书、师德自查、学生问卷调查等活动,杜绝教师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通过打造廉洁文化走廊、“扬清廉之风,挥少年意气”主题班会、讲廉洁故事、主题黑板报评比等多种渠道,营造敬廉崇洁氛围,推动廉洁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树立新时代教师的良好形象。
(四)以立德树人为本,培育特色党建品牌。
积极创建“红梅筑梦 梅美与共”特色党建品牌,扎根理论学习,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组织党员教师赴开化中共浙皖特委旧址、黄山好人馆、杭州临安新四军旧址等地进行参观学习,观看《黄山恋》等电影,用红色文化滋养党员精神。搭建“红梅课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沉浸式教学,把党的理论与红梅坚韧特质融合,筑牢党员思想根基。联合团队成立“红梅”志愿服务队,深入校园内外,开展志愿服务,厚植奉献情怀。与家委会临时党支部共建“红梅联盟”,家校共建共育,携手逐梦前行。
二、聚焦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一)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减负。
制定严格的作业管理制度和作业公示制度,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组织教师参加作业设计培训与研讨活动,鼓励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效提升作业针对性,减少学生作业负担。本学期,我校小学两位教师在作业设计大赛中分别荣获市级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一人代表黄山市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省级作业设计大赛。数学和英语组教师承担屯溪区和市直间区域联动的期末质量检测卷的命题工作。制定详细的课后延时服务方案,拓宽渠道丰富延时服务课程体系,引入校外优质资源,在周三和周五开设30多个涵盖艺术、体育、科技、阅读等领域的社团和兴趣小组,参与学生达90%以上,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1. 德育为先,塑造健全人格。构建全方位德育体系,结合“红孩子”养成计划和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日、学雷锋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利用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等活动途径,开展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走进敬老院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 智育为重,培养创新思维。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推广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开展校级学科比赛活动30余次,如绘制思维导图、语文诗词大赛、英语手抄报、趣味运动会、信息素养大赛、科技制作发明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奖学生达400余人次。
3. 体育为本,增强学生体质。严格落实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2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体育大课间、每天1节体育课等。秋季学期举办校运动会,春季学期举办趣味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魅力,享受运动乐趣。
4. 美育为要,提高审美情趣。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组织专兼职艺术教师参加培训,专职教师每学期为兼职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带领兼职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分享优质教学资源。课后延时服务时段开展多个与美育有关的课程,如国画、非遗手工等。精心组织绘画展览、拓染等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学习氛围,打造“梅美与共 花开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长廊设计活动,各班级的文化展示区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 劳育为荣,培养劳动习惯。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每周五安排1节劳动课,开展劳动基地耕种、食堂帮厨等劳动实践。设置家务劳动清单,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开展“悦自理、悦自律、悦自强、悦成长”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动,评选“劳动小能手”。开展“满园果实迎夏至 师生同乐庆丰收”丰收节活动,师生参与西瓜等果蔬采摘的全过程,品味劳动成果,感受收获美好,让劳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锻造专业队伍,强师赋能
1. 深耕教研活动,提升质量。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教材、教法和学法,分享教学资源。本学年,各年级组和学科组共形成优秀教学设计62份,开设校内公开课60余节,课后组织评课议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拓宽校际交流,分别与杭州市勇进实验学校和江苏省连云港市联合开展省际交流活动2次,与徽州区西溪南中心学校开展区域交流活动1次,与市直学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4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本学年度共有2个市级课题结题,2个市级课题立项。
2. 幼小小初衔接,无缝过渡。与周边幼儿园开展合作交流活动4次,组织幼儿园大班学生参观小学,体验小学课堂和校园生活。与附属幼儿园开展学科教学交流研讨活动2次,促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间的交流以及对彼此教学方式、内容的了解。以省级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项目基地校为契机,与新城实验学校初中部、屯溪一中、屯溪四中开展联合教研活动2次,我校教师上市级展示课1节、市直展示课1节、讲座1次。
3.聚焦教师成长,打造师资。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参加安徽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论坛”暨“手写日记带班”研讨会,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本学期,组织教育集团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聚焦“班级管理技巧”等内容撰写德育案例,提升教师德育能力。持续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为9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师徒之间定期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本学年,青年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得6个奖项,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另外,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3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在市级论文评选中,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3人获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4人获市级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三、精细管理,保障校园安全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构建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学校在原有的法治副校长、健康副校长基础上,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拓宽育人渠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网络,形成专兼结合,各具优势,覆盖面广的优势。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对校园建筑、消防设施、电气设备、体育器材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安全演练、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预防校园欺凌、心理健康、师生交往、文明礼仪等方面持续加强专题教育,通过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的方式,提高宣传力度,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检查和打击,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开展有关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强化安全卫生管理
加强学校卫生保洁工作,促进校园常年保持洁、净、美。校园监控全覆盖,配备专业保安人员,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校园门禁管理,及时更新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持续深化巩固膳食经费专项整治和校园餐领域“5+3”专项巡察,严格规范膳食经费财务管理,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和管理制度,所有从业人员均持健康证上岗,落实落细陪餐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制度,食材验收“双人联检”,实时上传验收照片和视频。校长和家长代表不定期地深入食堂,对食材品质、食堂安全管理风险隐患、员工规范操作、食品安全和饭菜质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为师生提供营养美味的午餐,师生对食堂的满意度达95%以上。
四、争取资金支持 优化办学条件
结合“双普双创”和学校实情,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在市教育局和高新区的关心支持下,投入资金5.45万元,将恩美楼三楼原物理、化学实验室改为两间教室,一楼原302班改为附属园美工室,投入11.5万元采购美工室橱柜、教室广播监控系统、护眼灯、智慧黑板等;投入资金6.47万元将综合楼三间教室改造为音乐、美术、少先队活动室,对科学实验室进行维修,配套建设资金投入3.2万元;投入30.23万元完成附属园活动场地建设,采购幼儿图书3.15万元、大型户外玩具18.3万元;校园文化建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网络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约4万元,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2025年暑假期间,学校将陆续完成运动场提升改造项目和教室空调线路改造与空调安装工程,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025-2026学年工作思路
新的学年,全体教师将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基础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用扎实的行动回应时代对教育的期盼,用温暖的坚守托举每个孩子的未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教育集团和本校区实情,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教育愿望,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厚植教育情怀,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三、进一步打造“梅美与共 花开满园”校园文化,以梅砺品、以梅启智、以梅强体、以梅育美和以梅促劳,丰富“红梅筑梦 梅美与共”党建品牌活动,提升办学内涵和品质,让每一朵小“梅花”幸福绽放。
四、充分发挥家委会临时党支部的重要作用,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凝聚三方力量,形成“校内引导+家庭熏陶+社会浸润”的德育合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五、升华“红孩子”养成计划,引领孩子们在成长路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爱国情怀根植于心,让向上向善的种子茁壮成长。
六、依托教育集团“班主任、思政一体化、科学教育、跨学科”4个名师工作室,持续落实好“青蓝工程”,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七、持续有效落实“双减”,扎实推进幼小小初科学衔接、跨学科融合和优化作业设计,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AI赋能课堂教学的创新途径,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积极申报语言文字省级示范校、省市级优秀教研组。
黄山市梅林实验学校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