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铜韵 绽芳华——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女教职工赏春记
春日盎然,花开遍地。3 月 22 日,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组织女教工们奔赴铜陵,开启了一场穿梭于历史与自然间的探寻之旅。这是一场放松心情、调整状态的社会实践,也是女教工们收到的迟到的“三八”节“礼物”。
大通江畔,古镇旧忆里的文化回溯
当脚步踏入长江之畔那有着“千年水驿”之称的大通古镇,大家仿若踏入了时光的旧匣。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和悦老街两旁,徽派门楼在岁月侵蚀下略显斑驳,却依旧挺立,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漫步其间,指尖轻轻抚过砖石的纹理,耳畔是江水滔滔,与古渡口低语着千百年的故事。
在澜溪书院旧址,数字展陈将明清盐商文化铺陈开来,老师们目光流转,沉浸其中,手中的相机不时举起,捕捉着长江生态保护下古镇新颜。这不仅是一场观光,更是将文化传承与环保思索融入日常,在回溯历史的同时,为当下与未来添一抹责任之光。
铜陵馆内,青铜华章下的技艺“穿越”
参观铜陵市博物馆,就像踏入一座青铜铸就的历史殿堂。尤其是青铜文化主题展厅,仿若有种魔力,瞬间将众人拉回那个金戈铁马、炉火熊熊的青铜时代。借助前沿的 AR 互动设备,有人来一场奇妙“穿越”,置身战国,在虚拟铸造工坊里,亲身体验青铜鼎那神秘而精湛的失蜡法工艺。
环顾四周,馆藏 3000 余件青铜器精品熠熠生辉,每一件都是铜陵作为“中国古铜都”辉煌过往的见证者。老师们一个个凝视、思索,心底涌起的不仅是对古人匠心的赞叹,更是身为华夏文明传承者的自豪,文化自信在这一方天地里悄然扎根、生长。
梨河春景,水巷非遗中的诗意栖居
午后的梨河古镇,恰似一幅淡墨江南图徐徐展开。梨花初绽,如云似雪,点缀在水巷石桥之间,款步而入,温婉诗意扑面而来。远离城市喧嚣,身心已然松弛,而在非遗工坊,一场与草木扎染技艺的邂逅,又为这趟旅程添了一抹手艺人的温度。
手指穿梭于布料与染料间,传统技艺在掌心流转,铜都特色非遗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眼前绚丽色彩、独特纹理。欢声笑语里,大家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灵感,彼此的心在这诗意与匠心交织处愈发贴近。
铜陵之行,是游历亦是滋养。它跳出了日常琐碎,让女教师们的文化生活得以丰盈,在探寻古韵、拥抱自然中,身心压力如烟散去;沿途结伴同行、交流感悟,新朋老友情谊升温,社交互动热络非常;更重要的是,每一次与历史对视、与传统相拥,都为她们心底的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当余晖洒下,女教职工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程,她们深知,这一程不仅是节日的欢庆,更是能量的蓄能。此后,她们将以更为饱满、丰盈的精神风貌回归校园,投身育人事业,用知识与爱,为莘莘学子点亮成长之路,为教育蓝图绘就斑斓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