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发布日期:2024-08-31 15:06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田家炳中学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一、备课基本要求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作业、时间安排等,课后要有教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教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备教材,做到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三个层次结合;备学生,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三个了解;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做到五定;定时、定点、定人、定题、定督。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

7.自然科学应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必要仪器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与安全。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耽误上课时间。

8.教研处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会同各学科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情况,日常根据需要做不定时检查。

二、上课基本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切合实际,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大力提倡电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进入教室后,不得中途出入,不得在课中令学生出教室为教师拿取教学用品。

4.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在教室里不抽烟,不坐着上课,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不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接打电话。

5.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纪律,教学行为规范。到点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

6.认真组织教学,英语课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

7.每一堂课要达到下述基本要求:①目标明确;②讲授正确;③重点突出;④难点突破;⑤讲练结合;⑥效果落实。

8.教师上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三个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同时要做到培优辅差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差生辅导,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精要讲授。讲授坚持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满堂灌式。讲授范围、详略依课程标准、教材而定,依教学目标而定,依学生学情而定。讲授的主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讲授的语言做到精要、明白、易懂,使用普通话教学,做到教法与学法同步进行,做到从教中授法,以法导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学到学习方法,终身受用。

10.板书设计要精练,字迹清晰,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气氛要协调、和谐。

11.加强练习。课堂练习一般在15分钟左右。练习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内做练习时,教师应当巡视,检查督促和辅导学生,掌握典型错误,当堂评讲。

12.自然科学等学科要认真上好实验课。教材规定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100%,学生实验达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三、听课的基本要求

1.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学情况,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做法。因此,听课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还要了解当前教改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2.规定每学期听课节数。为达到听课目的,各级人员听课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要求。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和教研正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二十节,其他领导不少于十五节,教研组长十节以上,其他教师不少于八节。

3.做好听课记录。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为做好评课分析和指导教学提供依据。

4.及时评议反馈。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后必须及时评议。评课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手段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既要肯定教学成绩,又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又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又要评学法,帮助授课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训练,加强实践,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

1.作业布置的原则和目的。作业布置要既能使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又要考虑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因此,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布置有启发性的作业,防止无思考性的机械重复,甚至惩罚式作业。

2.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类型一般有课内,课外作业;有动脑、动口、动手作业。课内、课外作业中应以课内作业为主;动脑、动口、动手作业中应以动脑、动口作业为主。无论哪一种作业,均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种类多样,题型多变,灵活选用,训练严格,书写规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补交。

3.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习题,适量布置课外作业。政治、历史等学科要当堂消化,课外只允许布置少量的作业;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技术课程可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语文要按教材要求完成背、默等课后练习;英语每节课既要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也要布置15—20分钟的口头练习。

4.控制作业时量,平衡作业负担。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考虑学生总的自习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不要用大量作业去占用学生节假日时间。

5.作业检查、批改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置的课外作业(包括作文)要全批全改,其中大作文要精批一半以上,小作文要查阅或抽改。周记、日记不作统一要求。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要细致批改。每次作业要给予评分,不得发生只给分不批改,或既不给分又不批改只写一个“查”“阅”等不负责任的现象。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要保证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把作业本发给学生。

6.要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错误之处,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有能力改正的,要求学生自己改正,估计无能力改正的重点知识题老师要面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改正,改正后的作业一律再交回批阅。

7.教师批改作业时应作摘记,特别是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应予详细记录,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8.学校对教师作业的批改情况每月至少查一次,并进行不定期抽查。

五、辅导的基本要求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

2.辅导要有计划。定对象、定内容、定时间、定方式。

3.辅导要突出重点。辅导的重点是差生,其次是缺课、旷课的学生。对于优生可采取参加兴趣小组、组织学科竞赛的办法发展特长。

4.辅导要讲求实效,教师要做到有热心、耐心、信心。要加强学法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

六、考查、考试的基本要求

1.检查教学效果应采取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课堂提问、随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验属于平时考查。期中、期末考试属考试检测。考查由科任教师组织,考试检测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统一组织。

2.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劳动技

术课可以只进行考查;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课程可以采用随堂测验或期末考试,时间可在期末提前进行;其他各科均应按规定组织好测试。

3.学期成绩总分=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得分×30%+期末(或升学)考试得分×40%;学年成绩=第一学期成绩×40%+第二学期成绩×60%。

4.期中、期末考试后,学科教师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写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形成文字档交学校教研处集中备案。

5.严肃考纪考风,严禁弄虚作假。

6.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均要保管存档一年,以备检查。

七、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基本要求

1.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2.教学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学校教学计划于开学前向全体教师宣布,其他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两周内交教研处,教研处组织审定,然后交有关人员执行。

3.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个人教学计划内容一般要具备:目的与要求、主要工作任务与措施、活动安排等。

(2)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含对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主要教法、学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具和资料;教学进度安排(包括周次、起止月日、课题或教学内容、课时执行及调节情况)等。

4.每学期学校、教研组、教师要写好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必须结合各自实际,突出主要经验或存在问题,找出经验或教训;学校和学科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一般宜作综合性总结,但也要有所侧重,突出主要成绩和经验;科任教师的教学总结一般宜作专题性总结,应根据学科特点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的一个侧面作总结。教师的总结要存入教师的业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