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他山之石”,共筑教育未来——屯溪二中开展第六期“青年教师大讲堂”活动
时值隆冬时节,求知之光温暖校园。1月3日下午,我校三楼会议室里散发着浓厚的学术味道。以“他山之石,助己攻玉”为主题的第六期“青年教师大讲堂”活动在此隆重举行。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洪新华、党支部副书记汪东军、副校长冯晓群、教研室主任胡闻琍、政史地和理化生教研组长及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办公室副主任方萦老师主持。
“青年教师大讲堂活动”阵地集中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更体现了我校领导在培养青年教师、倾力打造教师发展平台的决心和力度。学校领导亲临指导,与青年教师汇聚一堂,共同聆听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前沿的真知灼见,汲取专业成长的丰厚滋养。四位青年教师分别从课题研究的精深、班级管理的睿智、人文阅读的启迪以及学科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融汇多元智慧、启迪教育未来的思想盛宴。校领导们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寄予殷切期望,为新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擘画蓝图、注入活力。
精研细磨,笃行求真——孙吴老师分享课题研究的专业路径
孙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实践积累,为本次大讲堂拉开序幕。她以“课题选题有‘精度’、课题迭代有‘力度’、课题成果有‘深度’”为核心理念,深刻阐释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关键维度。孙老师强调,课题选题的“精度”在于精准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与核心困境,避免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课题迭代的“力度”则体现于研究过程中持续深入的反思、严谨细致的修正与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追求研究的实际价值与应用效能;而课题成果的“深度”则要求研究成果能够真正回应教育教学实践的挑战,并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支撑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孙老师的分享高屋建瓴,既有理论的深刻性,又兼具实践的可操作性,为青年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专业范式。
润物无声,运筹帷幄——许世豪老师分享班级管理方略
许老师以其富含哲理的教育思考,分享了他以“从‘我’走向‘我们’”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确立具有前瞻性的带班理念、构建精细化且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如何构建家校同心、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等多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智慧。许老师强调,卓越的班级管理不仅在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构建师生目标同向、情感相融、和谐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他通过生动的实践案例,深刻展现了如何将个体的“我”融入到团结奋进的“我们”之中,从而实现班级的凝聚力与整体育人效能的协同提升。许老师的分享兼具宏观的战略思考与微观的实践指导,充分彰显了他作为优秀班主任的专业智慧与育人情怀。
浸润书香,启迪心智——汪紫薇老师分享人文阅读感悟
汪老师以其对人文经典的深刻领悟和对教育本真的执着追求,分享了阅读加拿大著名心理作家克里斯多福·孟的著作《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的心得体会。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阐述了人文阅读对于教师涵养教育情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价值。汪老师从“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的核心观点出发,强调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以单一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和塑造学生。她结合书中的哲理,提出了从“尊重孩子”、“换位思考”、“允许犯错”和“稳定情绪”等四个维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路径,强调教师要以包容之心、平等之姿,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汪老师的分享不仅展现了她深厚的人文底蕴,更体现了她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学生发展的高度关切。
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凌宸老师分享历史学科素养提升之道
凌老师以其深厚的历史学科专业素养和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分享了他如何通过学科阅读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并将其有效融入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凌老师坦诚地回顾了学习历史专业时所面临的“无用论”的质疑,并以“负负得正”的辩证思维,阐述了历史学科的“无用之大用”。他强调,对历史学科的深度阅读不仅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水平,更能为教育实践提供深刻的启示。在班级管理方面,凌老师借鉴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创新性地构建了班级管理模式,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效能。在学科教学方面,他强调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编纂者的学术著作,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术脉络,并结合对历年高考题的分析研究,精准把握高考方向,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凌老师以其亲身经历,有力地论证了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升育人水平的关键所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
四位青年教师分享结束后,胡闻琍主任发言,她表示自己每次参加活动收获都很大。青年教师们的分享交流是一次经验与智慧交融的旅程,不仅提供了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平台,更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真正做到共学共思共成长。正如大讲堂的主题“他山之石,助己攻玉”,她就《优化集体备课:提升教学协同与效能》的话题开展了智慧碰撞,借此分享了浙江嘉善高级中学在集体备课等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变化、新理念、新方法。胡主任相信这些科学、务实、高效的新方法、新路径,定能打造充满智慧、面向未来的教学生态,犹如一粒粒充满生命力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参加青年教师大讲堂各位老师的心田。相信在未来的交流学习和实践中,这些种子必将茁壮成长,绽放出绚烂多彩的智慧之花。
接着,冯晓群副校长在讲话中回顾了前期邀请孙洁老师来校对全体老师进行论文写作专题培训的背景,对全体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鼓励老师们要不断精进专业素养,将个人的职业发展融入到学校的宏伟发展蓝图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她再次强调了阅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鼓励青年教师要与书为友,以阅读丰盈人生,以阅读提升境界。
随后,汪东军副书记对本次“青年教师大讲堂”给予了高度赞扬。他指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创新,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并强调青年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希望所在,学校将持续优化平台建设,聚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最后,洪新华校长做总结发言。他强调,持续开展“青年教师大讲堂”活动是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他指出本次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交流互鉴的优质平台,更促进了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教师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洪校长对青年教师寄予殷切厚望,希望他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永葆学习热情、勇于实践探索、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六期“青年教师大讲堂”的成功举办,犹如一场及时春雨,润泽着青年教师的心田,也为我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凝聚集体智慧、分享实践经验的盛会,更是一次激发奋进力量、展望美好未来的动员。我们坚信,在学校领导的悉心关怀和科学引领下,广大青年教师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精湛的专业,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育人篇章,共同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华章。本次大讲堂所倡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学习理念,必将激励着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教育的崇高事业中不断求索,臻于至善,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