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初数学衔接 共筑思维成长桥梁——黄山市新城实验教育集团新城校区承办市直小初数学科学衔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29 14:07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作者:市新城学校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2025年4月22日,黄山市教科院主办的市直小初数学科学衔接课堂教学展示暨交流研讨活动在黄山市新城实验教育集团新城校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包括课例展示、课例点评、专题发言、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

在课例展示环节,黄山市梅林实验学校汪丽萍老师呈现了《圆柱的体积》一课。汪老师运用“观察—猜想—验证—延伸”的教学模式,借助“立体图形家族”类比环节,演示了圆柱向长方体的转化过程,验证了体积公式,并为初中棱柱体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黄山市新潭小学张乐老师执教《数的认识总复习》,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了“数”的知识体系,并利用AI技术展示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黄山市新城实验学校满明老师执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重点讲解了加减消元法,并提炼出五步解题模型,通过变式练习加强了学生技能的掌握。

课例展示后,郭树芳、凌叶芳、秦雯三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教学亮点与优化方向进行了点评,强调了在知识过渡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专题发言环节,谢伟老师以“图形与几何”为例,提出了跨学段教研与“观察—操作—猜想”认知路径;赵娟娟老师从“变”与“不变”解析了一体化内涵,倡导思维连续培养。

专家点评环节,安徽省教研基地校顾问高娟娟老师强调了新课标下一体化教学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整体性、一致性、进阶性”,打破学段壁垒,构建“知识—思维—应用”连贯逻辑。黄山市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李芳肯定了活动的成效,认为三节展示课精准把握了小初衔接的关键点,专题研讨具有前瞻性。她呼吁以基地校为依托,形成可复制的教研模式,向全市辐射推广。黄山市数学教研员吴志勇则强调,小初衔接的核心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需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培育”,通过跨学段教研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小初数学衔接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共享与创新思路的碰撞。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师培训,促进学段间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小初数学衔接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