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以歌,赓续华章 ——黄山学校初中部第二届古诗新唱暨班歌比赛侧记
历史的星河奔涌不息,诗词的辉光跨越千年。当古卷中的平仄化作跳动的音符,当少年的意气融入时代的旋律,黄山学子以歌为舟,溯流而上,在诗与乐的激荡中再次叩响文明的回声。第二届古诗新唱暨班歌比赛,既是对经典的深情回眸,亦是对青春的嘹亮宣言——以诗载道,以歌明志,新声旧意,共谱华章。
曲水流觞处,新声叠旧韵
“古诗新唱”的灵感,始于课本,成于匠心。我们以筝鼓为笔、以歌喉为墨,把八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古诗苑漫步”,化作舞台上的翩跹光影——将《玉盘》的皎洁月光谱成空灵乐章,把《山亭夏日》的蝉鸣绿荫吟作清凉小调。舞台上,有人唱“处处闻啼鸟”,亦有人歌“低头思故乡”;有人重现“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执着,亦有人谱写“人生难得是欢聚”的深情。诗与歌的边界在此消融,古与今的对话于此交融。
班歌嘹亮处,青春恰自来
何为“班歌”?是“我们”望向同一个方向的目光所至,是“我们”有朝一日脑海回放青春时的bgm,是“我们”站在历史交点上喊出的时代之声!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风雨荆棘,我们用歌声告诉自己“不要慌,太阳下山还有月光”,每一瞬,都是“天赐的恩宠”;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吾辈少年以歌声向世界对答,告诉过往“故事里毁坏的只有风景”,告诉未来“我的样子,就是明天的模样!”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在舞台深处,我们仿佛听见了未来的回声。
余音绕梁处,薪火永相传
千年前的诗人以诗为舟,载动山河岁月;千年后的少年以歌为翼,飞越时空长河。我们“仰望星空”,与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于是“从此不再彷徨”;掬一捧池水,杨万里为我们定格“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初夏记忆;而今天的夏日池畔,我们“迎风踏浪,一路高歌”。“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那些被重新点亮的诗句,那些被赋予新生的班歌,终将化作星火,照亮少年远行的长路。
大幕落下,礼堂外月色正明。三两学生仍哼着《水调歌头》的旋律,嬉笑着争论“苏轼到底有没有见过电灯”。或许,这就是诗与歌最好的归宿——在少年的心田生根,于时代的土壤抽枝,终将长成一片穿越古今的森林。
经典咏流传,热爱不褪色。我们相信,明年此刻,诗与歌的星火,必将再次点亮黄山学校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