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炎培职业学校2024-2025学年工作总结与新学年工作计划
日月更迭,春华秋实,2024-2025 学年在奋进中落下帷幕。这一学年是学校乘势而上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跻身安徽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A 类)行列;高新校区建设大体完成,搬迁在即;装备制造专业群及实训基地双双入选安徽省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三大标志性成果的取得,推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与专业建设水平跃上新的发展台阶。现将本学年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赋能,稳中筑基
学校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职业教育新政策新要求,举办DeepSeek应用专题讲座,激发干部、教师队伍创新动力,总支委成员带头抓思政课建设,深化党建带团建,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是夯实组织基础,建强战斗堡垒。以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第一届党总支委员会成立为新起点,推进党总支及下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党员在新校区搬迁、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企合作、后勤保障等方面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名党员被表彰为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深化“双培养”机制,3名教师分别转为正式党员、吸收为预备党员和确定为发展对象。
三是狠抓作风建设,涵养政治生态。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全市“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作风建设,通过学习研讨、警示教育、查摆问题、集中整治、谈心谈话、开门教育,以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校园餐”领域专项巡察,进一步强化制度落实、压实监管责任,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守护师生食品安全;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建设“清廉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四是抓牢意识形态,筑牢思想防线。每学期开学,立即摸排新进师生的宗教信仰情况,通过班会、主题活动等扎实开展抵御宗教渗透工作。本学年召开2次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学习师德师风相关内容,按月填报《黄山炎培职业学校月“三重”任务包保问题排查表》《黄山炎培职业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集中排查治理工作自查表》等,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新增网络评论员2名,扎实开展班级qq群、微信群、“网络大V”摸排,引导文明上网。加强网站管理,开展宣传栏、邮箱、电子屏等摸排,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二)深耕教研实效,稳中提质
学校紧扣“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的工作主线,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以系统思维推进各项工作,在教学常规、教研创新、产教融合等方面踏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抓牢教学常规,夯实育人基础。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检查与巡查,强化推门听课制度,重点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教师教学档案的整理与归档工作,为专业评估和高级技工学校创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在实训室日常管理方面,通过推行流程规范化与运维精细化管理,确保实训教学有序开展。组织第九届秋季运动会、2025年元旦文艺汇演,十八岁成人礼暨高考动员大会等,有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深化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效。以“新技术赋能课堂”为突破口,开展校级公开课观摩活动,实现12个专业/学科组全覆盖,推动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我校3个教学能力大赛作品与2个班主任大赛作品脱颖而出,获荐省级评选,彰显了教研团队的创新活力。2025年4月,赴安徽材料工程学校考察,双方就对口高考策略、技能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头脑风暴,为学校内涵发展觅得新思路。开展专题讲座,带领教师解锁 AI在各教育教学各场景的应用密码,更以春招班的思政、语文等学科为试点,开展“AI+”示范课活动,让教师从理论认知走向实践落地。实施“青蓝工程+区域联动”师资培养策略,新进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夯实基础,骨干教师参与中职统编三科展评、四市语文联合教研活动等,形成多层次师资成长体系。
三是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双轨育人。职教活动周期间,围绕“深化产教融合,赋能美好安徽建设”主题,开展国旗下讲话、职业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大赛校内选拔等系列活动,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2024年11月,在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我校获汽车零部件装调工(汽车电动化技术方向)省三等奖。2025年1月,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现代加工技术获省级二等奖,新能源汽车维修等3个赛项获省级三等奖。在 2025年黄山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1 名学生参与 6 个个人赛项和 4个团体赛项,28人次获奖,印证了我校积极构建竞赛培养体系,优化技能大赛梯队建设的实效。
聚焦对口升学质量提升,通过考前动员、志愿填报个性化指导等精准服务,521 名参考学生中 518 人超过省控线 82 分,本科录取人数21人,较上学年增加 4 人,升学率达85.34%,打造职业教育“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双轨发展模式。
(三)学生管理有力,稳中加固
一是校园安全工作体系化推进。防溺水教育多维开展,落实“1530”工作机制,召开防溺水宣传教育家长会等,建立重点包保学生档案,并利用暑期进行专题家访。消防安全管理闭环落实,完善责任体系与隐患排查机制,开展专项检查,整改消防安全隐患 11 处;学年组织全校消防疏散演练 2次,灭火培训 2 次。交通安全防护全面强化,协调交警部门在校门增设隔离墩20个、钢钎固定拒马1处,规范电动车推行管理;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向师生及家长群推送“一盔一带”安全提示等。法治与欺凌防治精准施策,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校园欺凌讲座,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并绘制专题板报,建立预防校园欺凌档案,针对存在被欺凌风险学生加强关注,适时开展谈心谈话。加强校园卫生,坚持落实一日三扫,开展“校园卫生月”主题活动。
二是校园活动多样化开展。法治教育上,制定专项方案,开展宪法宣传周、禁毒、民法典等专题教育,法治副校长多次入校宣讲,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拓宽宣传面。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期,组织各班召开国家安全主题班会,不断提升全体同学国家安全意识;通过烈士纪念日扫墓、国旗护卫队建设等增强学生荣誉感。组织三个年级超1600名学生分别赴南京、景德镇、润一世赛基地开展研学,在红色追寻、传承传统文化、践行工匠精神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是学籍资助规范化实施。2024级共注册816名学生,及时更新退学、转学等学籍异动电子信息;完成22级641名学生毕业证发放工作;发放23级相关专业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730份;以国旗下讲话、班会等形式加强资助宣传,完成教育系统2025春季免学费1337人、助学金195人。人社系统2025春季免学费1006人、助学金151人。
(四)强化招生就业,稳中见新
一是精准科学施策,招生实习双提升。春季,学校分片区强化招生,646名新生的加入为炎培注入了新活力。学校先后开展5次专业摸排与调研,帮助学生深度剖析专业优势与行业前景,为其锚定职业方向。6月底,完成春招新生校区间专业调配。4月定制班49名学生赴谷捷股份有限公司开启实习,标志着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关键突破。本学期,271名学生顶岗实习,学校建立跟踪机制,实时掌握实习动态,确保学生在实习中快速成长,实现理论与实操的深度融合。
二是深耕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促发展。5月,与黄山光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光洋定制班”正式开班,54名学子以新身份开启定制化学习与实践;6月,黄山市瑞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第二期“瑞兴校企定制班”接棒启航,从首期探索到二期深耕,这不仅是合作模式的延续,更是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的双重升级。学校将持续擦亮“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特色品牌,紧扣地方产业脉搏,为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生力军”。
(五)加强后勤保障,稳中见好
一是高新校区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目前新校区内部建设正在收尾阶段。学校搬迁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到8月1日,本部校区将全部清空。新校区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本学年,我校先后实施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现役士兵(96719部队)职业技能培训、行政办事员培训、全市大宗作物单产提升培训等项目,并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老年学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优化管理水平。本学期在市局的推动下,学校已搭建钉钉群,并开通了线上请假、调课等审批功能。学校公众号成立,并及时更新。本年度在市局公众号发布文章40余 篇,新招入教师4人。精打细算,强化习惯“过紧日子”思维,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合理、科学、规范使用资金,用好学校每一分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是加强群团工作。开展教职工三八妇女节踏青等文体活动,及时向教职工送慰问、送关怀;积极开展校内外学雷锋活动、慰问福利院等志愿服务活动,各团支部开展主题团课60余次,发展新团员75名,工团活动丰富多彩。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校区合并后,师资力量统筹调配与教学设备优化整合工作推进质效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仍需完善,企业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环节的参与度和贡献度还不够。
二是五年一贯制教育政策宣传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宣传渠道与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家长对政策内涵与优势理解不全面、不准确;同时,实习生与毕业生优秀案例挖掘深度欠缺,宣传手段与覆盖范围有限,未能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效应。
三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个别存在风险隐患学生的动态跟踪、精准帮扶体系尚未健全,风险预警与干预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下学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发展
1.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耕学校党建品牌。坚持党风党纪教育常态化,切实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成果成效转化为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严肃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建好用好学校公众号,讲好炎培故事,传播炎培好声音。创新载体培育特色校园文化,纵深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3.系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清廉校园建设,塑造风清气正氛围。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紧盯项目采购、招生就业、校企合作、后勤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常态化开展提醒谈话和警示教育。
(二)聚焦特色目标,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4.多点补齐创建短板。以搬入新校区为契机,加快校园软件升级,合理规划校园功能分区。更新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建设智慧校园,初步实现教学、管理、服务数字化。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重点打造特色专业群。
5.多元扩大招生就业。举办招生宣讲会、职教活动周、职普融通体验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实地感受学校良好教学环境与先进设施设备的机会。继续积极探索与企业定制班共建模式,提高学校招生的吸引力与竞争力。积极与我市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岗位。
6.多方开展社会服务。深化政府、企业、行业紧密协作关系,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多方争取,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服务,持续提升培训质量与服务水平。
(三)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学生
7.细化管理措施。根据高新校区特点,更新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细化落实方案。细化奖学金、助学金管理措施,发挥最大育人效应。细化学生管理和值班管理等,确保全天候、全过程、全链条巡查到位,能够及时处置偶发突发事件。
8.强化管理队伍。加强班主任培训和管理,细化完善考核方案,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班主任队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学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9.优化管理水平。利用家校沟通,加强学生信息管理、
德育评价、家校沟通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德育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深化三教改革,拓展人才培养路径
10.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做好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3+2”贯通培养,做好新一届高职中专分校的学生招生宣传工作。创新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做到以赛促训,努力实现省奖有突破。
11.致力科研水平提升。提高学科组管理水平,组织开展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校级公开课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教学案例,参加省市开展的各级各类评比。做好新学期省市级课题开题、结题准备工作。督促课题组做好开题、结题方案,使工作有序开展。
1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培和省培,做好教师老带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9月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比与表彰活动。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奖励激励办法,发挥职称评聘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在工作量、班主任、教学业绩工作中争先创优。
五、做好服务保障,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13.营造安全稳定校园环境。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筑牢治理基础。聚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强化源头把控。做好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守护校园净土。加强对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助力回归正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及校园消防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强化保安队伍建设,做好校门口安保工作,把好校园安全第一关。
14.完善后勤保障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后勤工作分工职责,更新服务理念、改进工作作风。优化采购管理和资产管理。做好“校园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管理。做好高新校区校园物业管理。
15.凝聚团结发展奋进力量。厚植协商民主文化,做好统战工作,凝聚发展共识。构建家校企社协同育人机制,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凝聚育人合力。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团结全体师生力量,持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2024-2025学年,黄山炎培职业学校各部门协同发力,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学生服务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阶段,学校将以新校区启用为契机,深耕教育教学,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办学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皖公网安备3410000200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