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传达经典的魅力

——观摩刘飞耀老师教学《江雪》有感

发布日期:2021-04-06 15:02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程杨木工作室 歙县新安中学 吴旺青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教育新视野名师聚婺源菜花黄时,第一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吸引了多地教师前来采蜜取经327日下午,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正高级特级教师、宁波市领军人物与拔尖人才、宁波市第二批甬派教育管理名家、宁波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三角学科教育专家刘飞耀老师教学《江雪》,让我耳目一新,心为之豁亮。一首二十字的五言绝句,刘飞耀老师竟能用精彩独到的“诵读”贯彻教学始末,以声音传达经典的魅力,让在座的师生如沐春风,韵音缭绕,久而不去……

读出了古诗的画面意境美

古诗文是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刘飞耀老师让学生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大致的文义,读出语气。之后,展示了两幅藏于台北博物馆的江雪独钓的古画,让学生结合诗意选出最切题的一幅画。这一问题的设计,必然需要学生反复阅读诗句,才能体味出诗中的味道,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把文字演绎成丰富的画面和意境,还要将诗融于画,从画中读诗,从中体会画面美,感受意境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毋庸置疑地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读懂了原诗,也读出了画面,读透了意境。刘飞耀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真是匠心独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这种教学真功夫源于对教材的钻研,源于对语文的挚爱,源于教师崇高的追求。

读出了古诗的形式表现美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语言高度凝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诵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初步赏画品诗后,刘飞耀老师让学生再读古诗。再读时进一步明确“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并适时鼓励学生说,“比第一次读得有感情”。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古诗,每句的第一个字标注为醒目的红色,即“千”“万”“孤”“独”,让学生了解读诗的“魔方”。通过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学生很快明白了“藏头诗”,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出了古诗的语言表达美

刘飞耀老师顺水推舟,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千”“万”“孤”“独”和“千万孤独”,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揣摩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也是一种理解,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就能感受作者的情怀,走进作者的心灵。令人称道的是,刘飞耀老师用宁波话,即吴越方言诵读了古诗。刘飞耀老师播音员的音质,孤独郁闷的语气,短促有力的入声表现,婉转柔美的越剧腔调博得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用方言范读之后,刘飞耀老师引导学生试着用方言诵读。在学生对方言的不熟悉的情况下,刘飞耀老师删难就简,让学生只读最后一个入声字,并反复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感情就慢慢上来了。

其实古诗最适合用方言诵读,因为许多方言中保留了古读音,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刘飞耀老师的这个教学环节寓意深刻,或许他想告诉我们方言的远离会影响古诗韵味意境的领悟、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中华文化的特色;或许他只是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方言读诗,你怎么看?……

读出了古诗的情感精神美

情是古诗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要分析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品味作品的艺术技巧,是建立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之上的。刘飞耀老师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并产生共鸣。这个教学环节中屏幕上显示柳宗元的相关资料:

1.柳宗元13岁知名于时,17岁京师求仕族,21岁进士及第,25岁考上“博学鸿词科”,26岁成为“集贤殿正字”,28岁授“校书郎”,后调“蓝田尉”,31岁升任“监察御史”,33岁提升“礼部员外郎”,且将大进用。

2.在永州,柳宗元被贬十年,由在京城时直接从事革新活动,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这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照》《六道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在柳州,是柳宗元生命的最后一站,仍然放不下他的政治抱负,他的所作所为,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这样写道的:“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

刘飞耀老师用心挖掘并引领学生鉴赏了古诗作者柳宗元的人文素养,“诗人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种‘孤独’?”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调动主观情感,认真读诗,用心品诗,不再局限于诗本身的思想和内容,并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像柳宗元那样,即使怀才而不得志,也要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是的,柳宗元俨然成为某个领域的精神领袖。

刘飞耀老师说,古诗的诵读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不仅要在课堂上读,还要把这种习惯培养到课外,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给在座的师生留下无尽的思索……“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刘飞耀老师重视诵读,通过诵读让学生吸收了古诗中丰富的语文素养,熏陶感染了学生的精神,实现了教学的高效,传承了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