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杭,我们再出发

程杨木名师工作室赴杭州皕年老校参访学习暨开展黄杭教育融合交流活动专题报道

发布日期:2021-04-23 11:05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程杨木工作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4月19日,黄山市教育名师程杨木中学语文工作室成员、祁门二中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及市内部分学校骨干教师代表,在工作室主持人程杨木的带领下,赴浙江省杭州皕年老校——杭州第十中学参访学习,并与孔晓玲特级教师工作室联合开展“黄山·杭州”教育融合暨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浙江省孔晓玲特级教师工作室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到安排,杭州十中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全程配合。

参访团队一步入杭州十中大门,就受到了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孔晓玲、杭州十中校长陈积粮等的热情欢迎。副校级调研员楼红霞带领大家参观了校史馆。大家在校史古籍陈列室、校史名人事迹展前驻足,被皕年历史积淀和丰厚人文底蕴所深深震撼。

                                                   

活动在杭州十中语文教研组长刘文华老师的主持中拉开序幕。

首先由杭州十中校长陈积粮为大家作报告——《皕年名校的现代化发展》。陈校长说,浙江省杭州第十中学是浙江省连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皕年老校,1806年由周士涟先生创办。学校先后培养了3位国家领导人,6位院士,共和国首任教育部长、首任经贸部长、首任北大校长和首位女将军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社会名流和国家栋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科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浙江省百年名校、教育部德国研究中心基地学校、全国思维课堂研究联盟校、浙江省电子制作示范基地、杭州市首批提质强校试点学校、杭州市美丽学校、杭州市“市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和上城区优质学校等称号。学校在前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六开”强校战略(开明的现代治疗结构建设、开来的校园文化建设指向、开拓的学校课程建设、开新的学科教学建设、开阔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开放的合力育人建设),并卓有成效。学校将聚焦十中好课堂、十中好教师和合力育人等方面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生多维度高位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适应、超越、优秀、卓越的路上不断前行,为建设杭州一流、浙江知名中学而不懈努力!

接下来由杭州十中副校长董萍上教学观摩示范课《未选择的路》。课堂上董校长在诗歌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最单纯的桥梁——让学生反复诵读——从全班通读到配乐朗读,再到配乐配图诵读,最后自由诵读。通过一遍遍的诵读,让学生真正与这首诗达成比较有深度的交流,进而去主动探求和发现。在小组诗歌创作环节,学生们将自主感悟到的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实践于自己的创作中,让诗歌中抽象的感动、遥远的共鸣化作学生一首首美妙的原创小诗,令全场听课老师啧啧称赞。董老师的课旨在践行:在诗歌教学中,老师不要“肢解”它,要放开双手让孩子们诵读诗歌、创作诗歌,进而拥抱诗歌、拥抱生活的美好。

在评课交流中,黄山市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程杨木代表团队向孔晓玲特级教师工作室及杭州十中对本次活动的精心安排和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孔晓玲工作室团队和杭州十中班子团队的全力奉献,感谢陈积粮校长的全程参与。对董校长的课给予充分的赞赏和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一堂匠心独运的、别开生面的、让人大开眼界的、开放民主的、课程开发意识很强的、感性与理性适度结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的、学生特别入情入境全体参与的、学生有成就感教师有幸福感的好课。程杨木同时建议董老师将这首诗的教学与学生的诗歌创作贴得再近融得更紧些。

接着程杨木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评课交流。祁门城北学校郑健认为董老师是一个好导演。整堂课很少讲解,给足时间让学生深度参与,全心思考,入心领悟,扎实创作。这节课董老师从一首哲理短诗入手,体会诗歌中含蓄的生活哲理,再引入新课《未选择的路》,让学生反复读,并以配乐、配图来暗示,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情境、哲理方面去深入感悟,探寻独特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以《落叶》为题分小组学习创作一首诗。从六组学生呈现的作品来看,学生走心了,每首小诗都有情境、有哲理、有内涵。如何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这节课给了我们全新的启发。

祁门二中胡锴权认为董老师的课堂有三个亮点:第一,大开大阖,没有局限于教材,大胆放开,但目标明确,深挖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提升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第二,放开课堂,让学生大胆去创作,整堂课用选词填诗开头,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又用《为选择的路》为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诗的特点,寻找诗的美,让学生集体创作并展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阵地。第三,让学习评价多样化,小组探究中教师没有过多盲目地进行无效评价,但活跃了学生之间的鼓励、提醒、合作,活跃了课堂,和谐了学生间的关系,成就了诗的课堂。

祁门二中谢惠茵说,董老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如果没有来杭州十中听课,我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孩子们课堂创作的诗歌令人叹服,董老师要求的好诗的标准,如韵律美、意象新、结构匀称等,在孩子们课堂创作的诗中都得到充分彰显。

休宁海阳二中朱继胜说,董校长的课是一节质朴而又精彩的“读写结合”展示课。教学中,分别通过四组诗歌来组织架构课堂,巧妙地做到了四种层次的引导训练。一读经典,意在激趣。二读原诗,意在品悟。通过齐读、配乐、配图、分享四种层次的诵读,使教学活动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达到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三读原创,意在展示。四读经典,意在拓展。可见课堂不再是终点,而是学生更大学习空间的起点。

评课交流后,由孔晓玲特级教师工作室两位骨干成员作微报告《我的成长之路》。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曾善美回顾了自己从开发知识拓展精品课程以来的心路历程,并梳理近几年来在名师工作室参与的各类教研学习活动,用寻找方向、跟随团队、传递梦想三个关键词总结自己在工作室收获的成长经验。曾老师还表达了工作室青年教师们的共同心声,一个人前进的脚步可以很快,一群人前进才能走得更远。杭州十中俞朔晗回顾了自己在孔晓玲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长历程。作为中年教师,处在职业倦怠期,是工作室提供系统的专家引领、专业支持、团队协作和生活帮助,不仅使他的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让他重新燃起了职业热情,唤醒了教学探索的欲望。

活动最后由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派名师导师、杭师大硕士生实践导师孔晓玲做专题报告《多维并举,为成长赋能——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实践探索》。孔晓玲老师介绍了工作室的研究主题——初中语文学习设计研究,工作室围绕主题开展了系列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实践研究。她提炼了工作室发展内涵提升的四大策略:课题引领,任务驱动;定制课程,精准聚焦;多维并举,平台拓展;提升教师自我发展力。并结合具体的活动开展和工作室承担的市级课题研究实践过程,详细讲解了具体的探索经历,案例翔实,方法有效。

本次活动是黄山市“教育名师工作室”融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程杨木名师工作室开展融杭学习活动计划的再落实,是程杨木名师工作室开展融杭学习活动的再推进。此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深度学习、借鉴杭州市名校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不断促进杭黄两地学校名师工作室的结对交流活动,从而助推黄山市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程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