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质朴,遇见美好

——诗歌教学《未选择的路》质朴之美

发布日期:2021-04-23 13:21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程杨木工作室 休宁海阳二中 朱继胜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春暖花开之际,有幸随着“程杨木名师工作室”走进天堂城市杭州,参加“杭州黄山教育融合发展暨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走进了皕年名校杭州第十中学,感受到十中厚重的宗文教育。于春日西湖美景的繁华中,见识了杭州第十中学教育人的质朴。

走进杭州第十中学,一眼就被沙孟海老先生所题的“质朴耐苦,诚实不欺”八个大字深深吸引。书坛泰斗的题字,溢满了十中厚重的校园文化。而题字的内容,却又是如此简单朴实的。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流连一圈,不大的校园处处彰显了江南名校于细节处的用心。

终于,在古朴典雅的雨巷书院,遇到了孔晓玲特级教师及她质朴踏实的优秀工作室团队;遇到了十中质朴儒雅的陈积粮校长;遇到美丽知性的董萍副校长和她质朴美丽的诗歌教学《未选择的路》。

读,是一种积累。董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质朴而又精彩的“读写结合”的典范课。她教学中,分别通过四组诗歌来组织架构课堂,巧妙地做到了四种层次的引导训练。

一读经典,意在激趣。课堂从顾城的《远和近》开始,让学生自主填空补写诗句。这首先拉近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写诗原来这么简单!学生的踊跃发言:树、自己、作业、他、月、书。每一个词的选择,都是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理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当下的心里所思所想。接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你喜欢哪一个?对话中缺少追问,第一个对话仅仅在学生的选择中终止,第二个对话学生主动强调了“富有哲理”。这个环节,原本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追问,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想,加强学生对生活和语言的感性认知到理性理解的深化,从而更好地展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接着,是学生对原诗感知。如果能个加上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诵,能够给学生最美的诗歌诗情的熏陶,也就胜过一切的说教式引导。

二读原诗,意在品悟。经典解读的最好方式是诵读。董老师通过齐读、配乐、配图、分享四种方式诵读,层层递进,使每一步骤都有了很强的指向性。齐读感知诗歌文字;配乐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配图诵读强化文字的画面感与意境;分享诵读,读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四种层次的诵读,使教学活动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真正达到了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三读原创,意在展示。学生在一系列的诵读之后,以“怎样的诗是一首好诗”作为课堂的焦点,让学生在读中品悟好诗的标准,并修改本小组的初创诗歌。这是董老师的一个大胆的设计: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创作。彰显了十中质朴的教学思想——学生不苦学,教师不可教。通过诵读过程中,学生运用有意无意学会的写作手法,自主创作表达,并在合作修改中提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这充分彰显了董老师“质朴”的教学思想,回归了学习的本真。

四读经典,意在拓展。五首小诗的经典荐读,一下子让学生有了一种跃跃欲试之感。优秀的课堂教学需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董校长精心设计了一个《“玩”转诗歌》的课堂作业:1.为小组创作的诗歌配上一幅画与一段合适的乐曲,有感情地诵读,并以小视频的形式分享在班级群。2.将小组创作的诗歌,编成一首歌曲或一个情景剧,在主题班会上展示。好一个“玩”的作业,它既展示了董校长的教学设计之精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不再是终点,而是学生更大学习空间的起点。

在最美的人间四月,于美丽的天堂城市杭州,遇见了十中质朴的教育,真正理解了教育的“诚实不欺”——质朴!

杭州之行,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