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浙”里独好

——参加黄山区名师工作室浙江大学学习有感

发布日期:2019-08-27 10:32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齐胜利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2019815日到820日,黄山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支持成员一行二十多人,前往浙江大学参加为期一周的高端研修培训。此次培训是以听专家报告为主,报告内容很宽泛,即有综合性的教育讲座,也有像心理学、班主作、工作室等方面的介绍,囊括了浙江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虽然,名位专家论述的角度不同,但从中你能感受到浙派教育之所以强大的根源。


一、务实的教育生态——接地气

做讲座的七位专家,无论是在高校从事教育研究的教授,抑或是教研机构的专家,或是一线教师,他们的讲座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务实又接地气。报告的内容都是说自己做过的事,论实证化的思考过程,让人看得见理论背后有着丰富的实践案例支撑,不仅骨架清晰,而且有血有肉,有灵魂。

如原仙居教科所张志伟老师的《实在、实际、实效——学校教研活动组织与策划》讲座,落脚点就在教研活动的“实在、实际、实效”上。强调教研活动一定是学校与教师需要的,也是学校与教师能做得到的,还特别强调,教研活动成效重点看活动之后老师上课有没有好起来。从张老师叙述中不难发现,他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课堂,聚焦在每一位教师身上,聚焦在行动研究上。

同时,张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教研活动的一般过程提出了自己想法,他认为教研活动路径应是:准备阶段(需求调查——立题确定——过程规划)——实施阶段(素材呈现——问题讨论——观点提升)——活动延伸(行为跟进——评价反思)。张老师提出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即贴近了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样的教研活动务实而有效。


二、精准的研修范式——易操作

此次研修培训邀请了杭州市张英飞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张英飞老师,给我们做工作室建设方面的讲座。作为一名一线的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张老师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她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实践与收获。她在84轮的名师工作室实践中,总结出5条研究与指导的特色经验:

一是建立教学研究的共同体。名师工作室是由不同群体人组成,建立起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共同体是工作室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是导师与学员亮相各级各类教学展示活动,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同时,也让导师与学员在各类活动过程中成长起来。

三是整合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将名师资源分享给他们。张老师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工作室成员创造发展的机会。

四是与诗人、作家面对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养。通过与专业作家们建立起的桥梁,借助读书会的形式,帮助工作室成员丰富个人的素养。

五是与高校教授合作,提升学员的教育理论素养。借助高校教授的理论素养高的优势,分阶段邀请他们给工作室成员作理论指导,丰富学员的理论素养。

张老师总结自己主持8年名师工作室以来的经验,具体而又可操作,我们工作室可以借鉴她的研修经验,再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加以运用,相信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开展一定能事半功倍。


三、灵动的教育智慧——能传承

浙江的基础教育以质优而领先于全国,正因如此,才有“全国教育看浙江”的说法。浙江的基础教育之所以长期领先于全国各地,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外,更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们传承着前辈的教育智慧与思想,在各自不同的教育岗位上践行着教育人的职责,让浙江基础教育优势长盛不衰。

如本次邀请的钟志农老师,已过古稀之年,却仍然站在讲台上。他的讲座《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不仅观点独到,而且案例丰富,贴近日常教学,直指常态教育上的痛点、难点问题。讲座的过程中,钟老师不仅仅批判教育中的各类现象,而且及时对热点问题开出解决的“处方”。他提出处理学生问题“四步谈话法”:接纳——处理情绪;澄清——理清思路;讨论——拓展功能;练习——改变行为。即有操作性,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满了教育的智慧。

从钟老师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过程,能看出他对教育的那份热爱与执着。退休至今他一直走在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路上,把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思考、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一线老师们。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浙江一大批名优特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此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近距离感知了浙江基础教育的人与事,好像读懂了浙江基础教育之所以强大的根源——拥有一群充满活力与创造性的教师群体。正是由于他们传承与发展,确保了浙江基础教育永立潮头,长盛不衰。



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