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点亮学子人生之路
关于新高考模式下帮助高中生做好生涯规划的建议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顺势者,赢天下,未来已来,唯变不变!高考也正在进行大的变化。从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开始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省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目的是改变以分取人、只重分数、忽视能力、忽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顽疾的现状,充分地发挥广大青少年学习探索科学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我们安徽的高考目前虽然没有启动改革,但需要从思想认识上、业务水平上做好迎接高考改革的准备。
新高考带来的变化是什么?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不分文理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确定高考选考科目,所以新高考的核心词是“选择”。 选择性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生涯教育是高考改革落地的关键。 如何让学生“愿选择”“能选择”和“会选择”,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选择”?如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合理规划自己的一生,是新教育发展带来的严峻的现实问题,显然重视中学教学的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市教育局和教科院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屯溪二中副校长、特级教师盛燕莉申请成立了黄山市盛燕莉(生涯规划)名师工作室,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积极参与盛燕莉(生涯规划)名师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并向民盟黄山市委申请2019年度的调研课题是:生涯规划点亮学子人生之路---关于新高考模式下如何帮助高中生做好生涯规划的建议。
何为生涯规划?生涯的字面理解就是“生”原意为“活着”,“涯”为“边际”,“生涯”就是指人的一生的意思,是人的一生的发展道路。生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定人生发展方向,为他们自我的准确定位提供奋斗目标与策略,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最终增加他们在职场的竞争力。生涯教育不是告诉学生他应该从事什么职业,而是在帮助他们清醒的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基础上初步明确人生目标,进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潜能。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极具重大的时代意义。
1、未雨绸缪,减少选择的盲目性。随着我国社会大分工细化程度不断提高,跨专业、跨领域、跨岗位的职业变更日益频繁。现今大学生毕业后陷入择业困境,这根源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必要而充分的生涯规划,造成自我认识模糊,缺乏择业辨识力和决策力。
今年我带两个高三班的思想政治学科,去年12月初就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做了问卷调查,“只了解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25%和65%,大部分高中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走向定位模糊,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不少学生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是在家长或是老师的建议下确定的,很少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价值观、理想等进行选择,有明显的盲目性。对于志愿填报,高三的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面临很多困惑和烦恼,普遍认为高中只要用功读书,考个高分,上了好大学,好工作就水到渠成 。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学生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并且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努力实现目标。
2、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奥里森·马登曾说:一个了解自己天分的人未必会一事无成,而一个不了解自己才能的人必然会一事无成。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上讲,高中生开始逐渐认识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开始畅想未来。但同时,高中生对社会中某种职业的能力要求和具体工作内容并不了解,对于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也不明确,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主观片面,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影响。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提升自我意识。通过开展以职业生涯教育课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但能满足高中生提升自我意识的需要,而且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更好地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
3、找准方向,引导学习的终身性。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实质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中学生找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方向,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匹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随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演变。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持续发展的,需要终生学习,需要在高中阶段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引导让高中生明白不仅考大学需要好好学习,将来就业了也需要好好学习,要珍惜每一个学习时机,学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当今就业形势的倒逼、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以及“高考”成绩为主导的现行教育体制下,“生涯规划教育”这一新型教育实践活动还未正式被列入学校正常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中,许多学校在对“生涯规划”缺乏科学认识,对生涯规划教育定位不够清晰,不少老师对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因此亟须重新定位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
那么如何开展中学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我以为要充分利用、整合校内外有关生涯教育的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课程实施为主体实施生涯规划教育。
1、建立专业师资队伍。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所以首先应改变传统僵死应试型的教育观念,建立一批专业的生涯规划的指导老师,专业化的指导老师在生涯规划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老师专业化才能形成规划教育教学的专业化。而学校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关于生涯规划的培训会、讲座,组织学习,谈体会写文章,还可以参加一些就业洽谈会和企业招聘会等,了解职业的方向性和就业市场的形势,在不断地实践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2、将生涯规划纳入课程体系。从学生的发展来看,生涯规划的教学重要性并不比普通文化课的重要性低。所以,各类中学学校可以将生涯规划纳入课程体系,内容可以包括自我认识、实践体验、素质培养、就业形势分析等内容。其中课堂教学处在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地位。有了课堂这个阵地,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性的构建生涯规划的理念与方法,而且生涯辅导教师才能更深入的接触学生,对在学校形成生涯教育氛围极为有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和过程,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关于生涯规划的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优秀毕业生、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如邀请专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生涯规划系列讲座;邀请杰出校友讲述他们的奋斗过程,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要尽早确立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规划;在班主任及心理学教师的组织策划下,开展包括《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思考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规划,脚踏实地的追求梦想。
4、家校联动,提高家长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家长对学生的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影响最大,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生涯意识,以及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组织适当的家长教育活动等,既可以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减少与家长的意见分歧,使学校的活动可以有效的开展和进行。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和家庭都在关注自己,慢慢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以自由的畅谈自己的对职业规划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心身健康的发展。家长要把自己放在观察者的位置上,重点是支持孩子自主搜索信息,鼓励参加兼职工作和志愿者活动,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和有机会在极少干预的情况下完成生涯规划。
5、加强社会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要改善高中阶段生涯规划的现状,须提供充足的资金借助先进的职业测评软件,建立专门的机构设施,培训大量的专业人才,开发教材,进行实验改革,确保高中生的生涯规划取得实效。各地方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生涯服务机构,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咨询与指导。还要建立职业生涯辅导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外,电视广播和新闻媒体也要积极关注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对此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事实报导,呼吁社会大众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为高中生提高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支持。
6、重视社团、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各种体验活动。 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实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及早的明确目标。社团是校园生活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我校目前就有8个学生社团。学校为社团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在学生会社团部的带领下,社团组织可以成为学生交流社会实践感受的场所,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素质和信心。新课改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建议可以开展一些就业市场的调研、模拟的企业招聘会、职业技巧演讲比赛等。条件好的学校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夏令营去一些企业参观,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企业的管理和职场的操作流程。在参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职业规划的意识、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及时改正。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出校门、走向社会,去各行各业参观考察,了解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试探自己喜欢的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开展各类生涯实践,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例如:义务家教、博物馆讲解员、高铁站春运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完善人生规划,做出生涯探索,实现生涯决策。
7、借助大数据和信息与通讯技术。随着互联网+、随着大数据的应用,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综合应用”有机结合,让生涯规划教育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更加有效地促进生涯规划教育深入开展。让每一个人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不断受益、快乐成长,这些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能更好地规划未来,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荀子在他的《修身篇》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句话告诉我们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作则必成。成功就是实现有意义的既定目标,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必须对每一位高中生进行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把“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我们不能决定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改变帆的方向; 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