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合理整合——高一历史新教材视导课教学反思
9月21日,市教科院教研员来我校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教学视导,我上的是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综观本课教材,时间跨度大,关联任务多,内容相对庞杂,在有限的一堂课内,想要面面俱到几乎不可能。
想一节课解决的话就必须突出重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课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为以下教学环节:一、大一统国家初创:秦朝建立;二、大一统国家考验:楚汉之争;三、大一统国家重现:西汉建立;四、大一统国家巩固:西汉强盛;大一统国家延续:东汉兴衰;五、大一统国家之果:两汉文化。其中重点就是“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帮助学生理解“大一统”的概念,认识具体措施对“大一统”的作用和影响。至于教材其他内容,因为时间关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稍加点拨。
自我感觉这节课主线突出,大量精简课堂内容,所有环节服务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这个主题,深化学生对西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和材料还是偏多,一节课比较紧张,稍微弱一些的学生跟上节奏会有困难。今后:我要不断深化梳理本课知识,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精简处理,使得各部分详略配置更加合适,让整节课更加从容。
课后,教研组老师在一起进行了研讨,大家认为,本节课重点突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好,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较好体现,教学步骤完整。该课涉及两汉历史,内容多,要想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授课老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一要真正弄清教学立意,二要真正了解学情,三要真正合理整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上好新教材,任重道远,我们坚定信心,勇敢探索,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