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领悟中前行---高一历史新教材视导课教学有感

发布日期:2020-09-24 11:34信息来源:汪起发工作室 责任编辑:屯溪一中 黄菲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求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新课程新教材的使用对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9月21日,按照学校教务处安排,我代表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年轻教师承担了市教科院来校视导时的教学任务。

此次视导课,我选择的是部编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的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备课前,我仔细研读了《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在网上寻找史料、图片及文字材料,为本节课的架构做一些准备。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我在想打破教材与不敢打破之间犹豫良久,最后只是在小范围内将“秦的统一的原因“与”秦统一的过程“进行调换。本课的材料使用上我选择了较多的文言文材料,如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希望能更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联系其他学科。但是从学生的课堂效果来看,收效并没有预期良好,我课下从语文学科老师了解到,此文在高一下学期学生才会学习到,这说明了我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做的还不够充分,还不能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

完成课堂教学后,回头反思,我自己感受到这与我之前上老教材时有很大的不同。从对教材的把握、对重难点问题的处理上,我的课堂显得偏保守,缺乏活力。这一点也在其他老师课后的点评中得到了印证,让我意识到我的教学工作中心态存在问题,不愿意从心底里对新教材敞开心扉,这是主要问题所在。根本上还是由于我对新教材不熟悉,认识不够,也致使了我对新教材把握不住,驾驭不到位,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处理教材的办法,没有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此次参加新教材视导课,让我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有了一些认识和启发。首先,要端正心态,积极应对新教材,要努力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始终保持一颗向上学习的良好心态,要在教学上下功夫,肯钻研,多向学科组的各位前辈同仁们请教,相互探讨交流;其次,要充分解读教材、认识教材和把握教材,新教材采用通史架构,要求教师能够对历史知识必须做足充分且全面的认识。此外,一定要仔细研读初中历史课本内容,能够详略得当的处理好教学知识点,注意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处理。

导师们的鼓励与期待,使我认识到了前行的方向,我也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实践中、在反思与领悟中能够不断成长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