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暖阳 融杭求进 ——“汪起发名师工作室”成员赴杭州交流所感
曾国藩曾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可是今天在这里我却要迫不及待地对刚刚结束的浙江淳安之行,进行深入地思考,因为在我看来,有些既往必须要“恋”,特别是此次作为“汪起发名师工作室”成员赴杭州交流学习必将对自己接下来的教学、教研工作带来理念的转变和方法的改进,其中的感悟和体会显得尤为珍贵。
只有被学生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学生今后发展的资源。——唐少华
在教学理念上,建兰学校的校长、杭州名师唐少华老师开诚布公地介绍了他的办学、教学思想。尤其是他的“为理解而教,为理解而学”的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理解性学习是什么呢?唐老师说:“理解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某知识的意义,理解学习应该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只有被学生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学生今后发展的资源。”唐少华校长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为理解而教”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他的要求下建兰中学的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在践行着这一教学理念。比如:交流的当天下午我们听了建兰中学8年级3班和1班的两节历史课,唐校长明确表示自己不满意第一节课,他认为该年轻教师没有做到理解性教学,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并没有真正理解。而第二节《启蒙运动》较为符合理解性教学的理念,通过问题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调整,活动的设计推动和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启蒙运动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更令我深感震撼的是,唐校长表示他第二天要用第一节课历史教师的课件把《科学革命》这节课重新讲授一遍,然后让历史组老师进行比较、讨论和总结,以及时帮助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深刻理解什么是“为理解而教”。这种“直白和粗暴”的做法,能够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唐校长何其自信和决断啊!
通过这次交流和学习,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做到理解性教学,在备课的时候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想的是怎么把课件做得漂亮,教学素材怎么推陈出新,怎么讲出彩,恰恰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在课堂上,往往沉醉于自己的滔滔不绝,一个问题讲完,就迅速切换到下一个问题,忽略了学生的懵懂的眼神;甚至有些时候,为了尽快完成教学进度,直接把结论抛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应对考试……教学理念必须要转变了!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是要看学生学会什么、学会了多少。同时,老师还应做好课堂活动设计及课后及时反思总结的工作,让教学有效,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把知识学会并能再次联系实践。我逐渐对理解性教学有了自己的认识。如果说之前,我更多地考虑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一节课的内容“灌输”给学生,那么以后,我将考虑更多的是怎么帮助学生理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唐校长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及时给我们上了最直观和生动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