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于教学,坚守为教育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研讨新课程理念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策略,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乘接沪融杭东风之便,汪起发名师工作室成员于12月15-16日赴杭州市千岛湖淳安中学和建兰中学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一行人首先到达淳安中学,洪书记带领我们参观了校史馆,详细为我们介绍了淳安中学的淳中精神,随后在会议室,管校长为我们介绍了新高考选课和走班的情况以及新教材使用情况。下午到达建兰中学,听了葛扬林老师和方先兴老师的历史课,随后与浙江省唐少华名师工作室对接,双方进行了关于历史学科的交流。
我十分有幸能够参与此次活动,身为名师工作室资历尚浅的新人,不论是杭州的淳安中学,建兰中学还是黄山同行的老师,各位前辈身上的学术气息和钻研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创新,是我目前在历史教学当中所接触的相对比较频繁的词汇,无论是眼下的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还是针对上述新环境下的教师的自我突破,创新是我们历史教师所能切身感受到的。人一旦习惯了某种状态,要去突破自我,实非易事,这也是当下历史教师的共鸣,就好像用了新教材,对老教材的依依不舍之情由表及里。这次赴淳安交流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创新是教师的自我突破,也是对于自己教学的一份自我检测。与时俱进,本就是势所必然。淳安中学的管校长介绍道:浙江省走在高考改革前列,7选3的选课模式也一波三折。从7选3到3+1+2到套餐模式,也曾让老师和学校管理层头疼,但是有感于新高考,就是要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淳安中学目前采取的仍然是学生完全自由选择的7选3模式。困难肯定有,但老师要做的就是面对新情境下出现的新困难,运用自己的创新予以突破。在教学上亦如是。下午赴建兰中学听课,因为是初中课程,我不甚了解,但是我从中也有自己的感受,初中教材内容方面和目前高中实施的新教材是相通的,高中可以说是初中教材的补遗和深化学习。相信目前所有高一历史教师对于新教材的弊病有高度统一的认识,就是内容量巨大。然而,《中外历史纲要》我先前也同自己学校的老师交流过,它是纲要,要深刻把握课标的基本要求,把握初中历史学生掌握了什么,而不是自己埋头仍然传授老教材那些内容,创新于教学,本着新教材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老师应该勇于创新,勇于突破自我。
在淳安中学听管校长介绍时,震惊于淳安中学的成绩,历年都有考上清北的学生,2019年更出了一个全省高考第2名。管校长也介绍到学校情况,在淳安中学相对薄弱的硬件设施下,淳安中学的老师对待教育仍然是热情满满,全力以赴。下午唐少华校长也有类似言论,师德是什么,备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就是最大的师德。当我们疲于应付生活琐事,教学检查,升学压力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低下头来看看自己,我们是否受这些“压力”所迫,对待教育也开始了“应付”。如果说对待新课程新高考,我们需要创新,那么对待教育我们则需要坚守。从古至今,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形式内核在不断变化不断扩充,但是教育依然是教育,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坚守,为了教育。
千岛湖之行是短暂的,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创新于教学,坚守为教育,希望能自我起,不断提升自己,努力为黄山市历史教育教学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