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妙想有方向,独具匠心话压强
巧思妙想有方向,独具匠心话压强
屯溪六中 汪卉卉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从3月2日起,我省通过网络、电视等多媒体平台开展空中授课。2月18日,我接到市教科院通知,录制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第2课时,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倍感荣幸,能为全省的学生上课;另一方面对于无生上课、重难点把握、时间控制等录课的忧虑,让我深感责任之重,压力之大。在特级教师王志斌、教研员柴卲霞、高级教师朱俊雯的悉心指导下,我出色地完成了本次录课任务。现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巧思构想总结如下:
首先,从教材出发,认真研读教参,从中找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做到有的放矢。根据目前孩子们的居家现状,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选择好内容后,思考以怎样的形式就本节课内容给予方法指导,而不仅仅讲授知识,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互动,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老师能够及时给予指导;线上授课老师、学生面对的都是屏幕,无法互动,无法及时收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因此,纯粹的讲知识性的内容是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所以,课堂上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以及分析压强的应用实例时,我都是从压强计算公式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会用物理公式、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
其次,根据学生学情,花心思挖掘教材背后的内容,搜集整合资源,以多样的形式进行网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力的作用效果》第2课时,教材上只有两页内容,仅一道例题、“交流与讨论”、“压强的增大与减小”这一个大标题,可我要录制一节30分钟的课,一开始真的是一筹莫展,经过反复斟酌和专家点拨,我想到一节课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以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根本。另外,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于是我把“交流与讨论”部分设计成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小实验。由于无生上课的限制,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实验过程,我参考了其他版本的物理教材,加入了一道“计算人体站立时对水平地面压强”的例题,然后从这道例题的讲解自然过渡到“测算人体站立时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小实验。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个小实验,我并没有亲自演示,而是展示学生实验的视频,因为同龄人更容易相互比较,更能激发他们动手实验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乐趣,进一步理解压强这一公式中的压力、受力面积的含义,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本节课教材上并没有压强知识的拓展,但课后习题中有“超载损坏桥面”的题目,因此,我参考了人教版教材,仔细查阅了2019年10月10日无锡高架桥垮塌事故的新闻资料、调查报告,补充了相关内容,展示了“无锡高架桥垮塌”图片,简要说明了高架桥垮塌的原因。之所以增加这部分内容,我觉得作为中学生必须要有安全责任意识,要关心社会问题,珍惜生命,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教书育人,教会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教育中更重要的是“育人”,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回顾这次录课,我受益良多,对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相信今后在工作室的关爱下,我能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