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冬暖阳 “语”见美好——名师工作室第三小组开展研修活动
前言
冬日,是进补的好时节,更是我们小语人积累沉淀的好时光。这个冬日,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三组成员,沐浴冬日暖阳,围炉研修,短短一个月,追梦小语人,遇见新美好。
多元研修形式多
三组的此次研修,结合具体的观摩课,在研修形式上进行了多元化趣研,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听课引领、互动研讨和课上实践。
本次研修以听课为主线,借鉴全国青年教师展示课中的优秀教学法,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再通过新课程标准的二次学习,将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从理论到教学,再从教学又回归到理论,多次消化吸收,最终反哺课堂。由于本次观摩课程节数较多,本次学习采用了分批次归类听课的方式,分成习作课,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等方面,每人先主攻自己分到的内容,在群里发听课心得,在交流的基础上,每人又结合别人的听课心得再来交叉听课,这样带着思考听课,多角度观课,提升了听课的质感,让听课有了厚度。
最后,每位教师将自己的听课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使得听有所获,学有所得。
多维研修氛围浓
期末临近,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接踵而来,但三组教师的研修热情丝毫不减,课余见缝插针的听课,线上的问题研讨,群里的收获交流,课堂运用的展示等多维研修,不仅观摩完了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的优秀课例,还结合课例和点评,重温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听课所得进行了实践,落实到了自己的课堂中,让研修的成果真正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助力自己的小语课堂一路生花。
基于“跨学科”的主体架构,本次研修注重实践融合与跨界研修,旨在让学员们了解儿童哲学在学校中“落地”的不同样态,并寻找和发现儿童哲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路径。研修的过程中为老师们提供更多表达的空间,鼓励教师们多用脑、勤思考,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儿童哲学,融入儿哲课堂,实现学以致用。
研思结合在路上
通过研修,组员们达成了共识,觉得目前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理解还不透,亟待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对新课标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是几个时髦的名词上,如何精准把握,如何深入落实,是我们今后研修的重中之重。
2.如陈先云先生所说,要有文体意识,上好不同课型,要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文本解读水平,是我们下一步要精进的课题。
结语
学,然后知困;研,然后知不足;修,然后知方向,研修之路仍在继续,我们唯有沉下心来,用心浇灌,小语之花才能一路芬芳,我们也才能遇见更美好的小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