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教材,赋能新课堂
——黄山市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参加“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
小学语文(马鞍山站)教学观摩活动
教育之道,贵在求新求变;教学之思,根植深耕细作。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2025年小学语文第一场教学观摩活动在马鞍山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汇聚全省教育专家、一线教师,通过课例展示、教研沙龙、专题讲座等形式,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径,如一股清泉,为全省教育者注入新理念、新实践的活力。黄山市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深入观摩学习,积极互动交流,汲取前沿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
课例展示:立足文本,创新实践
许静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以端午民俗为文化支点,通过沉浸式情境创设、多感官实物展示、趣味互动问答等多元策略,构建起“粽香满堂”的语文学习场域。本课堂紧扣“粽子”这一意象,围绕识字、朗读展开,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巧妙融合,让学生于真实体验中理解传统习俗,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学理念。
吕娟老师带来识字展示课——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吕老师创设学习伙伴“蛇宝宝”,以情境任务为主线,通过童趣化的语言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儿歌的韵律世界。课堂通过“魔法口袋”“动物模仿秀”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识字的趣味与美妙,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
下午的说播课环节中,和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的章孝丽老师以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为课例,从“汉字文化传承”和“识字能力建构”两方面展现了学与教的创新实践。本堂课,以汉字为舟楫,在“家国长河”中溯游寻根,实现了识字效率的提升、书写兴趣的激发和文化认同的萌芽。
教研沙龙:多维剖析,引领方向
两场教研沙龙化身为“教学策略工作坊”,执教团队以三节课例为鲜活样本,浅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反思,展开立体化教学研讨。专家团队以“基于学习任务的学与教方式改进实践探索”为话题,聚焦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和语文园地教学的识字策略,为观摩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范式。
专题讲座:理论赋能,实践落地
南京市溧水区教研室戴英老师作题为《从识写走向语用——一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新思考》的专题讲座。戴老师以新颖的互动方式,聚焦一年级新教材的困惑引出讲座内容。她从“追本溯源,了解发展历程明目标”“循径导行,结合三种课型谈思考”和“互通有无,溧水小语实践供参加”三方面展开,结合大量课例,具体解析如何实现基于学习任务的学与教方式改进。她倡导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灵活调整识字教学策略,强调语境化教学原则,提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通过互动阅读深化语言理解。针对教材优化,戴老师建议精简内容板块,利用课文插图的细节设计辅助教学,并融合“精讲多练、示范引领、读写融通、学以致用”四重策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呼吁教师从“量”转“质”,借助智能工具优化识字教学,阶段性地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作业,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活动最后,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玲老师做了精彩的活动总结。她提出一点感受和三点建议,明确了新教材的识字教学方向。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工作室将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聚焦教材研读、课堂转型与评价创新,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教学实践,助力黄山小语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