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成功举办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项目推进暨习作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28 11:00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作者:焦斌、徐颖工作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为充分发挥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教研基地校及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4月23日,市教科院组织开展了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项目推进暨习作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构建习作教学新样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焦斌,休宁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汪军武、副主任谢红兵,浙江省杭州市梅晨霞名师工作室、黄山市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休宁县胡莉莉名师工作室、歙县方广渭名师工作室代表,市三所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基地校部分成员,各区县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阮昕妍主持。


开幕式上,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校长汪仲尧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师资培养、课程创新等方面的积极实践。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谢红兵指出,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项目基地校和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勉励青年教师以此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与研究。


课例展示环节,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胡莉莉执教的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课《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创设了“校园科技节科幻故事征集”真实情境任务巧妙地运用AI技术进行学情诊断,在自评、互评、AI评等多元评价中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歙县丰乐小学吴恒仁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课《形形色色的人》,“细节聚焦、散点扫描、类比想象”作为习作评价的核心环节,通过范例解析与互评互改,提升了学生刻画人物的习作能力。

 

歙县丰乐小学方宁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课《我的动物朋友》,通过情境创设、范例解析、写作指导多元评价,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情境展开个性化地写,在练笔与评改中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休宁县海阳一小教科室主任王珊娜、歙县丰乐小学副校长方广渭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分别“依标定教、循序导法、以评促优”三个维度对三节研究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充分肯定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清晰,活动任务扎实写作指导评价量表准确,实现了“教—学—评”有机融合构建了习作教学新样态。

 



午休间隙,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的同学们与会代表进行了课桌舞展演。创意的编排、欢快的节奏、整齐的动作,展现了休宁县海阳第一小莘莘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课题成果分享环节,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两位省市级课题主持人胡婷婷、胡莉莉分别进行了汇报。胡婷婷以《悦读润心育人无声》为题,结合具体案例,围绕“课题目标、研究内容、创新实践、成果展示”展示以读润心、以书育人”课题研究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胡莉莉介绍了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的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聚合教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从习作单元教学现状、基于聚合教学理念的习作单元教学策略、习作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三个方面,为提升习作单元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题讲座环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教育研训中心科研教研员梅晨霞以《从展示课例和期末命题看习作教学的—学—评”》为题,从“解读教材、读懂学情、研究命题个方面,强调解读教材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梳理习作知识脉络;读懂学情,要关注学生写作难点;研究命题紧扣课标要求,设计分层任务三者联动,才能真正实现习作教学“教—学—评”的精准对接。


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三级正高级教师焦斌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本次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项目推进暨习作教学研讨活动,以及名师工作室联动所带来的群体效应,并从“在情景体验中提升价值塑造、在思维可视提升创新表达、在AI智能中实现个性反馈”三个方面强调了习作教学新样态的重要性,希望全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继续以科研为笔,以实践为墨,在开放共享与思想交锋中绘就我市学语文教育教学新画卷。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研讨、专家点评、成果分享、专题讲座、总结指导等形式,进一步推动了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项目建设,增强了名师工作室之间的交流,搭建了黄山市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的舞台,促进了全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