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别有情 深研课例润匠心——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第二小组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活动纪实
在童年的记忆里,总有一些离别,让我们悄然成长;在语文的课堂中,总有一种诗意,让我们深深沉醉。近日,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第二小组全体成员齐聚云端,共同观摩学习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整本书阅读课例《城南旧事》,开启了一场关于“离别”与“成长”的深度对话。
以“离别”为线,串“阅读”脉络

王崧舟老师以“离别”为情感逻辑主线,精准锚定文本的核心精神意象,巧妙串联起《城南旧事》的五个故事。他的教学遵循“由象入境,由境生情”的审美路径,引导学生从情节梳理、人物性格分析走向深层的情感体悟。课堂伊始,一曲《送别》以音乐通感奠定了忧伤而诗意的审美基调;随后,学生通过填写表格实践“简化”策略,初步构建整本书的叙事框架;在人物分析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与辨析发现人物群像“同中有异,异中见同”的塑造艺术,深刻理解“好人中的苦命人”这一社会底层群体的悲剧性与人文光辉。最后,通过聚焦典型离别片段,进行沉浸式细读,学生得以窥见英子在一次次“生离死别”中的心理图式演变,从而感悟“永别实际童年”与“永存心灵童年”的生命哲学。整堂课以“简化—深化—内化”为递进式阅读策略,完美诠释了情感逻辑如何驱动深度阅读的发生。


研思共进:走向更深处,读出更真实的自己

大家研思碰撞,认为王崧舟老师《城南旧事》课例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情感牵引、策略渗透、思维进阶”的系统性路径与创新性启示。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依据“情感体验为入口、显性化策略为支撑、生活联结与切己表达为落点”的三维框架,以契合文本主题的艺术形式降低阅读准入门槛,将阅读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任务以实现策略内化,通过关联个体经验与设计个性化表达任务,推动学生完成从文本理解到情感共鸣、再到价值内化的思维跃升,最终形成可迁移的“情感—策略—思维”协同推进教学样态。
本次学习,不仅为成员们提供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范本,更启发我们思考:语文教学应如何超越工具性,走向人文性与审美性的融合。成员们一致认为,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情感体验与生活链接,让学生在阅读中看见自己,在文字中遇见生命。我们也将继续以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为引领,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每一本书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阶梯。












离别,是童年的结束,也是成长的开始。愿我们在语文教学的田野上,继续以书为媒,以情为舟,载着学生驶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皖公网安备34100002000108号
 皖公网安备3410000200010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