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单元,共研新教材——黄山市初中历史教师参加“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活动
2024年11月5日,“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初中历史第2场(蚌埠)教学展示活动在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成功举行。来自全省300余名初中历史老师齐聚一堂观摩学习,黄山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15人在孙洁老师带领下参加了现场学习,其他初中历史教师观看了线上直播。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蚌埠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协办。安徽省教科院副院长、省历史教研员徐贵亮,安徽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叶盛,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爱冰,蚌埠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段元丽,蚌埠市历史教研员苏峰,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执行校长贡涛,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杨帆等出席本次活动。徐贵亮致辞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发挥省优秀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进行的主题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段元丽代表市教育局感谢省教科院对蚌埠市历史学科教科研工作的关爱和重视,并对蚌埠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介绍以表达对与会教师的热烈欢迎。最后贡涛校长代表协办方致欢迎辞,表示要高质量地办好此次活动。
张爱冰教授作题为《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的专题讲座。张教授从农业起源理论、文化与文明、史前文化的价值、江淮之间古国时代的文化变迁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旨在帮助教师解决新教材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难点问题,有利于一线历史教师理解新教材,把握新教材。张教授的发言对基于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课例展示环节由安徽省教科院教研员叶盛主持。
首先,蚌埠第三实验学校方琼老师作单元教学述引。方老师将中国古代史的大概念“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单元教学结合,将单元主旨确立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七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蚌埠新城滨湖学校李晓宇老师教学展示课的课题为《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奠基》。李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读历史地图,观看出土文物,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在学习中体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方面,李老师以地方史为切入点,以不同的谜团、质疑、争辩引起学生对于历史探索的兴趣,在讲授的过程中用实物史料、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地逐步解谜。通过展示实物史料,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研究其承载的时空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证据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第二节教学展示课由蚌埠第三实验学校刘佳老师带来,课题为《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孕育》。刘老师以学生兴趣较浓的历史文物作为切入点,在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挖掘认定、提炼信息、补充证明、汇总报告、陈列布展、多视角分析解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物特殊的魅力与史学价值,又借助文物帮助学生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与史前文化的繁荣。整堂课,课堂活动丰富,如:亲手触碰农作物来感受人类参与万物生长的过程;明确遗址的时空序列帮助学生养成历史空间感和历史时序意识等,切实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蚌埠新城实验学校黄菁老师展示课的课题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黄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地调整。第一部分传说溯源,是本节课的逻辑起点,从传说中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明起源的相关信息;第二部分考古探源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猜想、验证、如果文物会说话等活动,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文明产生的标志性特征;第三部分多元一体,是本节课的主题提炼。以龙的形象的演变趋同作为切入点,了解文明在空间上的传播和交流,在时间上的传承和发展,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多元性、延续性和包容性,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具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黄老师的教学展示涵养了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课例展示结束后,蚌埠市教科院苏峰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梳理汇报,对执教的四位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亳州学院附中王宇宽、合肥市四十八中望湖校区汪宏老师、铜陵五中柯志强老师依次进行课例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三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呈现,就特色亮点研讨剖析。
活动最后,省教科院徐贵亮副院长作活动总结。徐院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建议,对执教老师的课例展示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提出教学建议。徐院长表示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充分体现了蚌埠市历史教研团队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
本次活动为全省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时间有限,研修之路无止境,相信我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改路上继续潜心探索,创新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