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点评,精进教学——汪益军老师在“五市”高三研讨会中做精彩点评
“皖中南五市”研讨会中,黄山学校汪益军老师的点评《“变与不变”中悟真知,跨学科融合显升华》,结构清晰、分析深入、评价中肯,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对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深刻理解。他对吕克强、林刚两位老师观摩课的点评,精准抓住了两节课的核心亮点与教学价值,为我市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视角。
一、核心评价
吕克强老师《为人民谋幸福——中共土地政策演变中的人民立场》一课,亮点突出,是一节极具示范性的高效二轮复习课。其核心价值在于紧扣“变与不变”这一哲学命题,以中共土地政策的百年演变为载体,精妙地揭示了贯穿其中的“人民立场”这一永恒初心。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逻辑严密,史料运用精准,史论结合紧密。贯穿高考真题演练,充分体现了二轮复习“整合、深化、提升”的要求。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保障了课堂的高效运行。
林刚老师《对工业革命的再认知——技术、生态与全球秩序的变迁》一课,既是创新典范:跨学科主题复习典范课,林老师突破学科壁垒,创造性地融入了“工程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国际关系学/哲学”视角(技术革新与产业布局、杰文斯悖论与生态影响、修昔底德陷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融合绝非简单的知识拼凑,而是以历史学科为核心,引入多学科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进行“再认知”,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的深度与广度,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全球视野。
二、关键建议
汪老师提出的“强化历史比较教学”和“优化学生评价环节”两点建议,切中肯綮。如比较维度(如国际视野下的土地政策比较、不同时期措施细节的深度比较)的加入,能更立体地展现中共土地政策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智慧;而更精细化的过程性评价,则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精准提升的关键。
汪老师指出的“保持学科平衡,坚守历史主体”的建议至关重要。跨学科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历史本身及其规律。在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时,必须确保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概念、核心思维方法(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居于主导地位,避免喧宾夺主或偏离历史复习的核心目标。
三、评析价值
两节课风格迥异,却相得益彰,共同诠释了二轮复习的丰富内涵与多元路径。
汪益军老师的评课,准确捕捉并精彩呈现了这两节课的精髓。这两节观摩课及其评析,是我市高中历史教研的宝贵财富。启示:在二轮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整合与深化理解(“不变”之基),也要勇于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学科视野的融合(“变”之升华),最终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决胜高考奠定坚实基础。
期待我市历史教师团队能从中汲取智慧,不断精进教学,共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