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历史课堂之妙,启智慧教育新程——参加合肥十中高中历史“皖美课堂”活动有感

发布日期:2025-05-30 14:58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作者:孙洁名师工作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徽州一中  董均 

作为一名新教师兼新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时,我常常陷入困境,难以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正因如此,此次参与安徽合肥十中高中历史“皖美课堂”活动,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堪称一场及时雨。

一、专业视角下的历史深度解读

在此次活动中,两位授课教师围绕这两课内容,对教材进行了大胆且巧妙的整合与重构。他们打破教材原有框架,以全新的逻辑脉络重新梳理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整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中,则以时间轴为骨架,结合重大战役与外交会议,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尽管两位老师的精彩讲授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超时,但这种对教材的创新性处理,让我深刻认识到合理整合教材对提升教学效率、深化知识理解的重要性,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

同时,老师们的教学视角独特,切入点各具风格。“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课教师采取了全新的“亚非拉视角”进行课程的展示并贯穿始终。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视角,让历史课堂充满了新鲜感与吸引力。

   二、多元教法中的课堂活力绽放

此次活动中,多元创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迸发出无限活力,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上,角色扮演、学生讲述等互动环节有效且完整,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出极高的素质与热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堂中,学生讲述环节成为亮点。学生们自主查阅资料,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对某场战役或国际会议的见解,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这些互动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历史启迪下的班级管理新思路

这次学习经历,意外地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历史学科所蕴含的育人价值,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着诸多契合之处。授课教师们在课堂上,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剖析,充分发挥历史立德树人的作用,对课程进行了深刻升华。

例如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课结尾,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程中,则通过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引导学生珍惜和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些教学理念为我开展班级活动提供了灵感。我计划通过主题班会、历史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借鉴课堂上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管理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能力,实现自我成长。

四、对标差距后的成长新征程

通过此次活动,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省内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在教材整合重构能力、独特教学视角的挖掘、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与把控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基于此次学习经历,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区分常规课与示范课的上课方式。

对于常规课,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讲解,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可适当精简互动环节,确保教学进度。在课堂节奏上,严格把控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示范课则更强调教学的创新性与展示性,可以大胆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视角,深入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无论是常规课还是示范课,都应始终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核心,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差距带来的并非是沮丧,而是前进的动力。

“皖美课堂”活动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标杆和努力的方向。在未来的教育教学道路上,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不断反思、积极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立志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的优秀历史教师和班主任,在教育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