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与教黑箱 助力新课标科学有效实施
为引领教育教学从科学角度认识教育现象、解读教育规律、改善教育实践,有效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10 月 24 日,徽州区教育局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教授,作《打开黑箱:教育神经科学与新课标的科学有效实施》专题报告。此次报告会由徽州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万欣主持,市教科院心理兼职教研员张红红老师带领黄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及姚丽云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成员 50 人参会,徽州区各学校 150 名一线教师也参与其中。


周教授开篇阐述了教育神经科学的概念,指出其是将神经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学整合起来,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横跨文理的新兴交叉学科。教育神经科学打开了学与教的黑箱,把学习者的外在行为表现、内在心理过程和内在生理机制统一起来,实现了对完整人的研究与培养。


周教授从四大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一是教育神经科学打开人脑教育学的黑箱,重构育人知识体系;二是家校共育中,教育神经科学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三是教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结合,极大提高教学效益;四是基于教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她强调,教育神经科学将教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采用循证教育策略,以科学、精准、有效的方法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育质量。
为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周加仙教授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多感官学习等老师们耳熟能详的理论,指出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间隔性复习、采用多感官通道刺激等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
在家校共育板块,周教授提出科学养育才能造就健康大脑,并分享了生动的实证研究案例:被忽视的儿童脑干活动更为频繁,而脑干作为与生存密切相关的脑区,其过度活跃会干扰儿童正常的学习进程。此外,她还提到,体罚可能以类似虐待的形式影响神经发育,家长的手应是用来拥抱孩子,而非打骂孩子。
讲座中,周加仙教授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物学习实验,引出 “什么是有效教学” 这一实用性话题。通过观察、干预蚂蚁、猫鼬等动物的学习过程,科学家总结出人与动物学习的共性,强调了互动式学习与循序渐进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她结合语文学科《望庐山瀑布》课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知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正如周教授所言,精准教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基于神经科学证据的有效实践,每一个教室都是脑科学的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脑科学的研究者。

周教授凭借渊博的前沿知识、严谨的治学风范及卓越的研究能力,让老师们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三个多小时的讲座,让参会教师享受了一场知识与思维的盛宴,会场内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次讲座信息量丰富,为大家展现了教育神经科学视域下教育的美好样态。教师要做人脑的雕刻师,紧跟教育科学步伐,对教育发展保持敏锐嗅觉。此次培训开启了大脑与教学的科学碰撞,打开了人脑学习活动的 “黑箱”。我们要以科学为引,把握 “脑科学” 动向;以研究为要,激活 “脑科学” 动能;以实践为本,凝聚 “脑科学” 共识,进而打造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开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新赛道,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皖公网安备34100002000108号
 皖公网安备3410000200010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