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贯彻系列报道之三】让爱国植于心 践于行

——黄山区“四结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贯彻实施

发布日期:2024-07-05 16:04信息来源:黄山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市教育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以来,黄山区教育系统在“四个相结合”上下功夫,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更多“打开方式”,促进爱国主义的种子在青少年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使广大青少年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思政课主阵地与融入教学全过程相结合

黄山区坚持以点带线、以线促面,通过专家讲授、红领巾巡讲团、思政教育精品课、示范课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思政一体化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

管理一体化推进。成立由区委教育领导小组组长任主任的全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由教育工委书记任组长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 16名校长牵头思政课程安排、带头上好思政课程,在黄山市第二届书记、校长上思政课评比中,黄山区校长获市二等奖。分学期召开“大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开展中小学思政课联合教研活动,打破思政课学段分割壁垒,着力解决思政课各自为战、衔接不畅等问题。

内容一体化贯通。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组织开展新课程标准学习研究,推进上下游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衔接与贯通。按规定在三、五、八年级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形成全区3200余名学生同上一门思政课格局,本学期共收到思政小论文64份。

师资一体化培养。统筹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配备,通过多次招聘、动态补充等办法,配备专兼职道德与法治教师156名,少先队辅导员243名。参加省市级思政教研活动3次,区级教研活动7次。近三年来,共有6个市级课题立项,其中不乏结题“优秀”等次、并获得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课题。

二、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黄山区高度重视学用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各环节,为学生搭建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大平台。今年5月,组织黄山旅游管理学校参加“学徽州非遗、传徽州非遗、展徽州非遗”作品展,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学习、创作、展现具有徽州特色的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作品,共报送美术类硬笔书法2幅,水彩画3幅,以及技艺类作品非遗活动之轩辕滚车。六一期间,各校举行“红领巾爱祖国 争当新时代好队员”新队员入队和入团仪式,发展新队员484名、新团员150名,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入队、入团、入党“人生三部曲”的志向,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此外,各校还充分发挥本土爱国主义文化景观、自然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远足活动6次。

三、坚持知识传授与文化浸润相结合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全区结合“悦读黄山·书香徽州”阅读行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今年4月,黄山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联合开展第31届黄山区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共收到中学组征文38篇,小学组征文47篇;5月,举办区级小学生故事会、中学生演讲会比赛,共计30余名选手参加。同月,甘棠小学项心宇同学在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特等奖;6月,组织全区幼儿园开展“小小中国娃 浓浓爱国情”讲爱国故事比赛,共有37份作品上报,教育局将推荐5件作品参与市级展示。今年以来,各校结合课后服务开展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其中,甘棠小学、甘棠中心学校精心创作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创校园文化作品,参与黄山市“童心向党 演绎红色徽州”小学生情景剧主题大赛。

四、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学校中的贯彻落实,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黄山区各校园发挥家委会临时党支部、家长学校、亲子实践活动等家校沟通机制,指导家长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引导孩子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今年,各校(园)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18场次;3月,区教育局邀请火箭军某部一级军士长何先明为全区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大讲堂宣讲活动,全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也分批为全区7000余名少先队员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内容;4月,在黄山区第六届微宣讲竞赛中,区教育系统1名教师获区一等奖并推荐参加市级比赛;邀请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开展爱国主义讲座5场,5000余师生共同聆听;主动联系社区、公安、司法、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和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3次,受益师生、家长3000余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校内校外互动融合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