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贯彻系列报道之四】徽州区“三个融入”全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方向任务,徽州区立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努力构建全面系统的育人新生态。
一、融入课堂教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一是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切实发挥中小学思政课的基础课程、关键课程作用,将徽州区红色历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全区所有小学书记(校长)均担任思政课专任教师,举行首届小学校长(书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创新推动促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区聘请12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担任学校德育副校长、12名公检法司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道德宣讲、法治教育课、“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大讲堂等形式,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
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学研究。各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校本教研,立足徽州底蕴,深挖乡土文化、古镇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因子,发挥课程育人优势,构建了《潨川风》等特色校本教材。成立“红色教育研究小组”,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相关课题实践与研究,开展了《探究乡土资源,促进有效教学》《传承千年古镇文化 浸润学生家国情怀》等省、市级课题。《活用乡土文化资源,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徽州区呈坎学校尚礼教育为例》作为黄山市研究课题入选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课题三类奖。
三是创新“军事班主任”模式。徽州区积极扩大岩寺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优势,发挥军事人才资源在学校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激励作用,先后在两所学校启动军事班主任计划,设立试点教学,选聘5名服役军人和8名退役军人担任军事班主任,军事班主任们提前谋划党史军史课程,常态化开展队列练习、体能训练等军事训练,增设军体拳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9个班级开展军事训练课程76节,下半年将在全区普及。
二、融入校园文化,强化爱国主义熏陶
一是创新党建品牌。徽州区积极探索全区“红烛照耀 相伴成长”党建品牌创建,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徽文化”独特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格局,各校“一校一品”校园特色文化成效凸现,“先生制”陶研文化、“红星引领 聚力前行”红色文化、“崇文”、“耕读”、“尚礼”等亮点纷呈。每年开展创新案例、党建品牌创建展评,以评促建、共同提高,共召开展评会6次,全区中小学党支部书记70余人次参加。
二是打造特色环境。徽州区积极运用校园文化的浸润功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在学校外墙、楼厅、走廊、楼道、教室、会议室等地布置富有红色文化内涵的图片、文字,介绍国旗、国徽、国歌等基本红色文化知识,并张贴革命伟人、英雄人物的画像、名言。在校园操场上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图和红色文化墙,设教师荣誉墙和学生光荣榜表扬身边的 “红星”。
三是营造爱国主义浓厚氛围。各校积极运用校园文化的浸润功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创新开展“南南山山说党史、军史”系列微视频展播,推出《精忠报国》《南泥湾》大课间课桌操等。积极讲好红色故事,根据岩寺革命烈士、新四军战士程振翠的真实故事创编原创情景剧《血染的红玫瑰》,在“童心向党·演绎红色徽州”2024年小学生情景剧主题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融入社会实践,拓宽爱国主义课堂
一是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切实发挥家长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助力作用,落实家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全区学校成立11个家委会临时党支部,58位家长任临时党支部委员,招募家长志愿者127人,积极组织家长参与爱国主义志愿服务活动,并开展红色经典亲子共读等活动。
二是创新搭建教育空间。徽州区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区级阵地,各学校为分阵地,充分凝聚家校社三方合力,调动政府、课外辅导机构、社会公益团体组织等多方优质资源共同搭建协同教育空间体系。紧密结合思政、家庭教育等创建精品课程,开展法治课堂、爱国主义亲子户外拓展等,目前共开展4期课程,合计700余名家长参与。
三是用好红色“活教材”。徽州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引导学生聆听红色故事、探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区内目前拥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1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个。各校充分利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小练革命烈士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通过实物讲解、互动体验、现场教学等形式,多措并举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活化为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活教材”,今年以来,全区学校开展各类研学实践活动37次,参与学生1万余人。